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66万农村籍大中专生将转户进城

2012-05-03 15:38:23  作者:SystemMaster

据重庆日报消息 昨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我市已正式启动农村籍大中专生转户进城计划。根据安排,到2011年底,我市66万农村籍大中专生将正式成为“城里人”。

2011年底

66万农村籍大中专生转户

本月1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我市户籍制度改革自此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力量,许多重庆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在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时还没有出生,没有分配承包地,转户进城可消除其后顾之忧。作为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突破口和“三类重点群体”之一,做好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进城转户工作对于推进重庆户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预计到2011年底前,66万名市内就读的我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将全面实现转户入城。其中,2010年完成46万人左右,2011年完成20万人左右。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全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由市教委、市公安局统筹,各市级学校主管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职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各方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学生转户进城制度通道。在充分尊重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及其家长的转户意愿前提下,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优惠政策,在努力消化在校农村籍学生未转户“存量”同时及时转移农村籍新近入学“增量”,实现应转尽转、入学即转。

网上迁户籍

带本人户口簿录取通知书

此外,我市拟着重用好就业帮扶、户口托管、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转户资助六大机制,全方位确保全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市教委会同市公安局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综合协调组、大学生转户工作组、中职学生转户工作组、信息与综合统计工作组、宣传工作组、督导工作组六个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目前,我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已于8月15日率先在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11所学校启动试点。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介绍说,我市目前有农村籍学生60多万,包括今年新招收的18万农村籍新生和今年毕业的约16万农村籍学生,是工作启动后人数最多的一年。自明年起,转户工作将形成每年20万左右(每年招收的农村籍新生)的常态规模。

据悉,此次我市大中专生“农转城”户籍办理全部采用网上迁移,学生只需带上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录取通知书或就读证明,到入户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或在就读的大中专学校集中申请办理即可。

农村籍大中专生转户进城五大意义

关键词:完全融入城市

其一,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后,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将统一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促进其完全融入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推进城市化进程

其二,随着重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农村籍子女进入大中专学校学习。让这一批农村新生代转户进城,既可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又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增加城市发展活力与朝气的同时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启动消费扩大内需

其三,消除户籍制度障碍既能调动广大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速其融入城市,最大程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并主动参与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去,还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其四,由于历史原因,在城乡对立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及其新生代转户进城一直存在制度障碍。同样是进城新生代学子,大学生可转户成为“城市人”,而中职学生转户及配套政策不完善。此次重庆户改首次将农村籍中职学生纳入,构建了更为完备的转户政策体系,在确保其同享转户进城的政策优惠同时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推进城乡一体化

其五,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进城转户,人数多、分布广、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城乡未来发展,备受党和政府以及老百姓乃至全社会关注。做好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进城转户工作,让其成为农村籍人口转户进城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对于探路户改破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探索性、示范性和突破性意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