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双轮驱动”推进小城镇建设

2012-04-24 17:49:53  作者:SystemMaster

国家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当前改善和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力求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化和产业化,以期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别之目的。这一构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古人说:“城者,盛民之居;市者,交易之地。”可见,城市化绝不是简单的人口集聚、幅员扩张和市政建设,还要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支撑。

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要靠“双轮驱动”,即以产业化发展为牵引,以城市化建设为推手。小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化发展就越具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产业化发展越快,城市化提升空间就越大。因此,研究小城镇城市化问题不能离开产业化,解决小城镇产业化问题也同样不能离开城市化。

事实上,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经常的诸多的不平衡性,努力在绝对不平衡中寻求相对平衡,积极在相对平衡中不断打破平衡,是推动二者得以快速发展的内在的永续动力。

一些小城镇建设推进快,产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其成功之处就是既能不断地在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中保持相对平衡,又能不断地大胆挑战平衡而寻求新的突破。小城镇建设如何寻求平衡和突破,更好更快地推进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关键是必须找准城市化和产业化的结合点,就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搞好产业定位。小城镇发展定位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置要件,而其中选准主导产业则是小城镇建设必须首先解答的重大课题。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定位要从实际出发,力求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把区域特点转化为区域经济特长和发展特色。从小城镇共同特点出发,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小城镇的产业载体作用。

一、在结合新农村建设上强化小城镇产业载体作用。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必须放在一起,统筹兼顾、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运作,避免决策上的盲目性、随意性。从最大限度释放土地、有利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扩展城镇规模、提高抗灾能力、改善民居民生、推进城市化和产业化等角度考虑,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应着力解决目前农村自然屯落过多过散和占用资源大等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在保持现有土地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分步依次撤并的办法,对农村自然屯落重新整合、重新规划、重新布局、重新建设。首先要将地质条件不好,自然灾害多的村屯撤并掉;再以条件较好的较大村屯为原点将相对半径内距离较近的村屯合并;本着自愿的原则,鼓励人口向小城镇迁徙转移;破除农村“一家一院”的传统住宅模式,出台配套政策,推进农村商品住宅楼建设,实施集中供热。依靠“盛民之居”繁荣“交易之地”,促进小城镇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

二、在发展涉农产业上强化小城镇产业载体作用。小城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地理上紧密连接广大乡村,是城乡一体化链条上承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发展定位上必须坚持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作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从这个思路出发,现阶段、小城镇建设特别要把完善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与产业化结构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依靠提高小城镇产业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来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方面依靠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原料支持。据调查:在县域经济中,涉农企业占我省各县企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这些企业不但大多设在乡镇,而且原料来源全部或大部在农村,产品市场全部或大部在农村。因此小城镇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必须把涉农产业放在极其突出的位置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小城镇产业化不但要把第一车间(原料种植)放到农村,有条件的还可以把粗加工的工艺过程放到农村,从而实现农副产品的就地转移增值和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并通过建立各类经合组织、社会经服组织,逐步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经济的工业化管理、社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三、在当好“配角”上强化小城镇的产业载体作用。小城镇处于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下游,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不利的局面下,小城镇产业发展要发挥自身连接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其它资源上的优势,坚持扬长避短,采取“拾遗补缺”、优势互补的方式,围绕一县一地优势产业的专业分工,在延伸下游产业链上打主意,在“吃配”上做文章。要利用政策“洼地”,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吸纳资金、项目和技术,依靠产业的聚集效应推进小城镇建设。

四、在园区建设上强化小城镇的产业载体作用。继前一时期各地大力兴建经济开发区之后,近些年来、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定位为蓝本的各类工业园区又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一大靓点。小城镇与工业园区之间,形成了一种兼容共进的关系。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工业园区产业载体功能的发育,扩大了园区的产业吸附力;一方面,在工业园区发展需求的刺激下,小城镇建设整体也得以迅速提高和飞快发展。实践证明,建设工业园区是加快小城镇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条捷径。工业园区是小城镇产业载体功能的重要支点,对城市化、产业化的兴废成败有着决定作用。以工业园区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上要有大视野、大手笔,要舍得投入,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转,高效益产出。使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进而加快小城镇城市化的脚步。我省工业园区建设、包括乡镇一级的在内,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个,进区企业3万余户,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5千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实现9千亿元。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园区经济发展上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整体规划比较滞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入区企业数量不多,产业聚集程度不高,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其主要原因是观念上没有新意,方法上没有创意,规划上没有深意。

五、在发展服务体系上强化小城镇的产业载体作用。小城镇产业服务功能普遍较低,是小城镇发展的软肋。中小型和微小型企业多是小城镇产业特点之一。受规模局限,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融资能力差,装备水平不高,外向度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但小城镇的中小企业也有机制灵活,决策快捷,原料就地就近,市场相对平稳,销售环节少,经营成本较低等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小城镇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二要补长问题短板,多渠道解决企业招商难、融资难、引进人才难等突出问题。当前小城镇提升产业载体作用,要特别注重培植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小城镇大多分布在交通干线,要借助地理交通,优先发展物流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同时结合小城镇建设功能定位,建设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诸如引进或成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引进或成立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对外贸易等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创业成长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作者 张昕 单位:依兰县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