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时刚过,陕西省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下班的年轻工人从厂房里鱼贯而出。
不远处,庄里镇北新街上,已摆开了一溜小摊,有卖肉夹膜的、卖凉粉的、卖米线的,也有卖服装鞋帽和各种生活用品的。
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心镇能承载巨大的经济容量。程琪摄
人流涌向这些小摊和路边商铺,也涌向他们不远处的出租房……庄里镇的繁华便映入眼帘,门店林立、车水马龙。
小镇大空间工业拉动是引擎
靠着现在看起来并不高端的机械加工产业,庄里镇的工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庄里镇原为唐代名将李光弼庄园所在地,故名庄里。这个有着98平方公里土地的乡镇,耕地占一半,其余全是村民居住区。
在以稳产丰产而闻名的关中平原,庄里镇既普通又特别。普通,是因为其农业乡镇的本色;特别,则源于上世纪60年代从东北内迁而来的陕西压延设备厂。数千产业工人、拔地而起的烟囱、机器轰鸣的厂房令这个农业乡镇显得热闹非凡。随之而来的还有陕西省水泵厂、陕西省钢球厂等企业。靠着这些现在看起来并不高端的机械加工产业,庄里镇的工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庄里镇的城镇化在近几年有了实实在在的“动作”:
已编制完成的《富平县庄里镇总体规划》(2009—2020),把全镇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6.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6.3万,确定了镇区供气、供热,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垃圾消纳处理,供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专业市场等建设项目12个;
庄里镇最长的商业街————南北大街,长1100米、宽24米,是比照西安步行街、投资450万元进行改造的,新增商业店铺260多户;
投资660万元,完成了南新街、东西大街、道北路等街道硬化与拓宽改造;
总投资6000万元,分别完成立诚中学教学楼与公寓楼等12项工程,总面积21万平方米……
没有人告诉过建设者们,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但发展的号角却在不断吹响:
镇党委书记王曙光说,集镇扩大后,居民们购物很不方便,于是镇里便从富平县城引来了“庄里王国超市”,没想到日交易量比县城的还大……“目前,全镇商业店铺多达600多家、星级酒店5家、餐馆30多家,新建中冶陕压、中粮、竹园、道北等住宅小区,不到3年新增城镇人口5000多人。”王曙光介绍。
更令庄里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冶轧辊、富平水泥、富力重工、宏剑机械加工等冶金、建筑、加工企业纷纷入驻庄里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高达58亿多元,今年1至9月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过23亿元。“庄里城镇与工业园区融为一体了!”庄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武说。
30岁出头的西安人马维平,3年前来到庄里镇陕西富平水泥有限公司时,工业园区外边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这3年,他从一名技术人员一步步做到车间主任,厂区外的风景一天天也在改变,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大中型企业聚集优势,如今庄里镇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业、水泥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浙江大学中小企业成长与城镇发展研究所所长卫龙宝认为,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载体,能承载巨大的经济容量,就是因为城镇尤其是中心镇的作用。
“对于庄里,起初是工业化推动了城镇化。这些年由于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从而促进了工业化。”富平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惠新宁说。
小镇大容量完善功能是关键
如果能为外来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庄里镇发展将更具可持续性。这些需求,都要靠提升城镇功能来满足
眼下的庄里镇,总是充满人流、车辆和摊点,热闹而略显杂乱。作为城镇,当下的庄里并不完美,但潜力无限。
现在,庄里镇有了自己的城镇建设管理机构。“主要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对城区‘三乱’进行整治,取缔马路市场、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和明火亮灶现象,规范广告牌匾……”镇长张三放解释说。
如今,15处样式美观的垃圾台点、200个环保型垃圾桶遍布庄里城区,42人的专业环卫清扫队伍一刻不停地美化净化着这个小城镇……城里人住楼房,有工作领薪水;乡下人在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千百年来,城市和乡村的这道边界,在庄里这样的中心镇里变得越来越模糊。
“住在这里和城市没有什么区别。”庄里镇山西村30多岁的田启荣说。他是农民,家里有地,现租住在庄里镇附近村里,却在庄里镇南北大街北段路东开了一家名叫“萍萍”的扯面馆,年收入3万多元。他说,村里三分之二的人都在镇上工作,除了在厂里做工,大量的超市、小区、酒店、银行网点给青年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镇上的老屋,随着集镇的繁荣,租金也是一个劲地往上蹿。
其实,看到商机的并不只有庄里镇的村民。随着道路等设施的不断完善,周边乡镇的许多人也纷纷前来购买房子。
富平县齐村镇方井村的党小军是第一个在庄里镇上买地基盖房的人。他是一个当地村民公认的有经商头脑的人,以走乡串户卖小家电起家。几年前,党小军在庄里镇规划的中心位置买了一块建好的地基,盖起一栋商住一体的两层小洋楼,开了一家名叫“庄里1+1电子(通讯)中心”的手机超市,现在一天要卖三四十部手机,日营业额1万多元,这个数字是以前走乡串户的数十倍。
不到1万名本地人的庄里镇城区,目前已涌进超过3万的外来人口。外地人中有一半是打工的,另一半则是中冶陕压等企业员工。外地人像潮水一样涌来,却没有像潮水一样退去。这给小镇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生态带来了根本性变化。
无形的篱笆墙正在松动,本地人,外地人,在这里都能找到新生活。
“取消农民的进城门槛,通过教育均衡向外来人口扩散,将外来人口纳入到小镇体系,让他们不再感觉自己是‘异乡人’。中心镇也才能汇聚人心和人气,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王曙光说,如果能为优秀的外来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庄里镇发展将更具可持续性。这些需求,都要靠提升城镇功能来满足。
几年前就开通直达西安公交的庄里,成为陕西省为数不多从镇直达省会西安市的乡镇。10多辆大巴车穿梭往来,每隔15分钟一班,让小镇居民再无出行之忧。
庄里透出的种种信号,让人们对未来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有了更多的期待。
小镇联城乡特色产业促转型
一味扩张城镇而萎缩农村不是科学的选择,通过中心镇建设把城市的现代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城市文明传递到乡镇,正是加快发展中心镇的出发点
“城镇和乡村互动发展是中心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切入点在哪里?”镇长张三放一直琢磨着这个问题。
农村特色产业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张三放说,在巩固南午、王庄等村柿子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新发展长春、三庄、黄窑等柿子专业村,在如今全镇1万亩的规模上年均增加500亩以上;以三条村“关中良种奶山羊”养殖场、永安村“建军奶牛养殖小区”、长春村肉鸡养殖基地、王庄村种鸡场为龙头,培养养殖大户,出栏量年递增15%以上……去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5008元,其中仅柿子及加工一项就占到了30%以上。
早在几年前,南午村村民杨让就回到家乡从事柿子加工。今年,自家的两亩多柿子采收了1500多公斤,加上从乡亲那里收购来的3500公斤柿子,加工成柿饼后高价卖给了韩国、日本客商。“削皮———晾晒———下架———潮霜……”杨让说,加工柿饼的奥秘就在于如何控制密度和温度。像杨让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变身为“农业工人”。
在庄里镇,从农业合作社到农业企业,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一系列鲜活的实践,所坚持的主线正是城乡统筹及协调发展。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张三放认为,只有不断消融城乡差别,人们才能便捷地流动于城镇和乡村之间。农村特色产业让富平县的决策者找到了一条联结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
随着城区人口剧增,城区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排水管网、城市广场、专业市场等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都需要镇里操心,由于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融资体系,城镇建设不能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不等不靠,站在更高层面,庄里镇开始有序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茹正正是庄里镇南午村党支部书记,他执意要记者去看看村里的柿子加工小区。庄里镇还在规划时,茹正正就领着村民先于镇里修好了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路口就对着规划中的主干道。现在南午村成了当地最富裕的村之一,村里仅柿子收入人均在1万元以上。
站在被夕阳拉得很长的楼群影子中,茹正正说:“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开展招商引资,把柿子交易市场建起来。”
采访中记者感到,在富平县决策者的心中,6.3平方公里的庄里城镇规模显然不是终极目标;一味扩张城镇而萎缩农村更非一种现实而科学的选择。通过重点建设发展中心镇,带动周边小城镇,把城市的现代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城市文明播撒到全镇所有群众的心中,才是他们着力加快发展中心镇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