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十一五”主要农作物良种创新成效显著

2012-04-24 17:17:49  作者:SystemMaster

“十一五”期间,市科委按照“整体设计、优势集成、重点突破、前启后补”的思路,精心组织开展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创新工作,推进突破性新品种选育、良种良法配套和良种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20个,其中:水稻47个、玉米38个、蔬菜17个、油菜11个、薯类7个;国审15个、市审105个。包括全市第一个米质达国标2级的优质香型杂交稻新品种渝香203,稻瘟病抗性达一级、米质达国标2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陵优2号,第一个亩产超800公斤的国审超级杂交稻新品种Q优6号;第一个国审双低油菜新品种渝油21;第一个国审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加工型杂交辣椒新品种艳椒425和艳椒417。Q优6号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超级杂交稻组合和国家主导品种予以推广。鲜食糯玉米育种全国至今仅有3个品种通过国家西南区审定,其中我市占了2个。

二是育种技术持续创新。选育出通过鉴定的新材料共46个,其中:水稻不育系9个、水稻恢复系8个、玉米自交系6个、油菜不育系3个、蔬菜新材料20个。玉米组织培养和单倍体诱导的技术创新获得重要突破,获得了组培苗和双单倍体,为“三高”自交系的快速、高效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甘薯基因工程平台创制的转pmt和h6h基因颠茄,获农业部批准正在进行田间试验安全评价,成为我市农业领域第一个获农业部批准开展田间试验安全评价的转基因材料。筛选和创造出高抗稻瘟病材料96份,获得米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水稻育种中间材料10份,获取含油量>45%的双低甘蓝型黄籽育种新材料。

三是良种产业化稳步推进。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5900万亩,其中:我市2620万亩、国内2800万亩、国外480万亩,产生社会效益约29亿元。自育品种市内种植面积覆盖率达到了51%,特别是蔬菜自育新品种,为我市潼南绿色菜都、武隆高山蔬菜、涪陵榨菜、石柱辣椒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自育水稻品种开发出以Q优系列水稻品种为主的“香桂”牌优质米和以渝香203水稻品种为主的“夔门红土”牌优质米,已量产销售。培育壮大一批良种产业化龙头企业,涌现出中一种业、金穗种业、西农种业、三千种业、科光种苗等一批科技型种业企业,全市年销售种子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家,进入“中国种业50强”企业1家、“全国种业百强”企业1家。全市每年向市外出售水稻良种近200万公斤,出口100万公斤以上、创汇220万美元。

四是科研成果不断获奖。累计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优质、抗病杂交水稻Q优2号选育与应用”、“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新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得我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选育及遗传基础研究”和“西园系列甘蓝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