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现代农业拓宽增收渠道

2012-04-24 14:24:35  作者:SystemMaster

动物骨头榨出价格不菲的柴油;废弃果渣经过流水线就变成远销欧美的果胶……这些新鲜事是宿州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一个侧影。近年来,皖北地区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夯实皖北振兴基础。

科技开发强品质


一株株梨树像人一样“打点滴”,还定期吃“营养餐”,在砀山县70万亩连片果园里,这样的田管场面随处可见。 “‘进补’后的梨鲜嫩多汁,价格比普通梨贵好几倍,还卖得挺俏。 ”果农蒋荣立说。 “十一五”期间,皖北各市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农业科技优惠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良种良法的大力推广,为实现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宿州市积极建设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等“五统一”,良种良法等关键技术到位率100%。阜阳市推行小麦四项关键技术、水稻“一增四推”技术、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蚌埠市建立了430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优质品率比“十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

“种麦靠科学,千斤有把握;多收又多卖,亩增二百块”。这是太和县一位种粮大户编的顺口溜,他坚持科学种收,今年地里的小麦最高亩产达600多公斤。如今,选用优良品种,采用测土配方,科学播种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较为完整的农技推广体系更是充分释放了农业生产潜力。“十一五”期间,蚌埠市小麦平均单产比“十五”末增长18.1%。阜阳市连续三年成为安徽省唯一的年粮食总产超过100亿斤的市,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

装备设施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阜阳市机械化统一收割程度达95%以上;蚌埠市农机大户达800多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30个。皖北各地还抢抓国家大幅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信息化”成为农业的“指路明灯”,宿州市大力开展基础通信网络工程,累计投资高达5亿元,100%行政村实现宽带接入,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精深加工升价值

在萧县,地里的小麦到车间“烫个发”,做成方便面,身价倍增;在蒙城,黄牛从农家走上流水线,制成牛肉干,转眼成抢手货。近年来,皖北各市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工业与农业互动,提升了农业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我们坚持打好‘农’字牌,对内调整产品结构上档次,对外实施扩张战略拓市场,面粉综合加工能力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 ”宿州市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说。

像这样的龙头企业,在皖北有近千家,它们通过建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把三次产业融合起来,加速了现代农业发展,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宿州市重点扶持水果、粮食等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去年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40%。淮北市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壮龙头、建基地、强带动、创品牌,形成酿酒、面粉、饲料、肉猪、禽类加工5大食品加工业集群,去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76%。

工业与农业循环,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使农民在良性循环中获得“反哺”。

在颍上县鑫泉米业有限公司,“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使稻壳变得比米还“贵”。这里日加工200吨大米剩下的稻壳,被发电厂“吃干榨尽”,年发电量可达800万千瓦时。在砀山县薛楼板材工业园的一个纽扣加工厂,只见工人将废弃的梨树枝加工成一个个精致纽扣,生产剩下的木屑则被用于种植食用菌,菌棒用完后还田做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 “循环农业达到了变废为宝,延长产业链的目的,使农业产业化得以可持续发展,还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宿州市政府一位人士说。

在科技化、产业化的推进中,皖北一些地方因地制宜拓展农业的生态、景观、生活等功能。砀山县连续多年举办“梨花节”,让游客赏万顷梨花,品梨乡文化,也让梨农从为游客供应特色农副产品和提供服务中获利。

服务“三农”拓市场

太和县农民张晓辉经常在外奔波抓货源,找销路,像他这样亦农亦商的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经纪人”。据不完全统计,皖北约有10万余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现代农业物流中。

今年以来,皖北三市六县一事一训培训农民500万人次,实施新型农民培训10.5万人次,为现代农业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宿州市组织“农民经纪人”参加推销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商洽会、招商会,学习外地经商经验。亳州市把农网入乡工程延伸到种养大户,培养他们开展网上交易。淮北市农业和工商部门组织“农民经纪人”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和商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懂得市场规则。

在“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下,更多的庄稼人改变了过去“种什么就卖什么”的思想,开始学会看市场“脸色”,主动为产品找“婆家”。过去萧县新庄镇农民丰收时节总担心粮食不好卖,选择了“订单农业”后,小麦基本上在本地就销售一空,且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约8分钱。 “订单农业”也使许多农民摆脱了单纯种粮的思想,依据企业订单种养,扩大了收入来源。在宿州市,部分农民还通过“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使农产品绕过“中间环节”直进超市,该市去年进超市的农产品达450多种,销售额近30亿元。

“人帮人,钱生钱”。在市场大潮中,更多农民开始抱团闯市场。今年5月,宿州市7000多名“现代麦客”在政府的组织下,驾驶4000多台农机开赴河南、山东等地收割小麦,挣了个盆满钵满。皖北农民还自发组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资金、土地、劳力联结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实行民主选举、管理和决策。阜阳市300多个各类农村经合组织,引领百万农民闯市场,给农民带来的效益超过传统农业30%以上。该市阜南县利用淮河边的杞柳搞深加工,成立柳编协会,上万名农民每年获得的加工费达两亿元。宿州市134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45万余户,占全市农户数的35%,该市萧县孙圩孜乡农民共同为胡萝卜注册“孙圩红”牌商标,近年来远销韩国、日本,年创外汇近百万美元。农民的合作意识也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进而带来了一系列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