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张成全是重庆市涪陵区卫生监督所的主任科员。从9月初到12月中旬,这名科级干部被“降了级”,临时被派往涪陵区白涛街道办事处水源村担任驻村工作组副组长,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和张成全一起深入基层的,还有被涪陵区委直接派往辖区内461个行政村的近2000名干部。在三个半月时间里,来自区、乡一级的干部下到农村,通过助推农户增收、集中解决基层疑难纠纷和信访积案等措施,化解基层矛盾。
目前,中国正在一些地方试点打破城乡界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城里干部’下基层,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解决‘农民困难无人问、纠纷无人管、政策无人说、委屈无人诉、致富无人帮’的局面。”涪陵区委书记张鸣说。
张鸣说,农村需要公平公正,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低保,直补资金等没有按标准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许多农民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却没有增加。
涪陵区委宣传部部长蒋天伦至今还对他当时前往白涛街道办事处乐道村时宣讲助农政策的情形记忆犹新。“我给村民说他们养一只羊,政府补贴一百元。村民不信,下午五点多召集村民开会,晚上九点多村民才陆陆续续到来,我们当场给养羊户兑了现。”
第二天,政府请养羊技术专家到村里讲课,数十名前夜用村里广播喊不来的村民一下涌进教室。乐道村村支部书记王学军说,这个有153户村民的村子,养羊户从7月份以前的30多户一下增加到目前的97户。
尽管城市化在中国各地不断推进,但仍将有数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在广袤千里的农村维护稳定的任务尤为艰巨。
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从短期来看,派遣‘城里干部’到基层化解矛盾的做法是有效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下派干部跟地方没有利益关系,往往能够对村长、村支书起到威慑作用,也能迅速地获得农民的信任;‘城里干部’意味着更多资源的介入,有利于农民的脱贫致富。”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钟甫宁认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农村一大主要矛盾。
他说,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职责,然而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能力不强,工作不积极主动,队伍不稳、后继乏人等问题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钟甫宁说:“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举措是积极拓宽基层干部来源,大力选拔培养农村带头人。”
涪陵区政府副秘书长汪建平说:“许多干部回到城里后,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民的不易,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开展是有益的。”
然而,专家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确保干部“下得去”还能“留得住”。
为此,一些地方尝试推出了优厚的激励政策。在两年内先后选派160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一把手”的江苏省泰州市,选派对象可享受“双重待遇”和“提升职级的机会”。
郑风田建议,除了适当的激励政策,对下派的驻村干部进行考核或者开展满意度调查也是有必要的。“应该由农民,而不是村干部,来给驻村干部打分、考核,这样就可以通过机制来保证相关制度落到实处。” (记者 田野 顾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