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也许答案有很多,但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二元结构加剧,一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和农业转型出现了崭新的势头,中央连续7个"一号文件"都强调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成为举国上下最为关心的课题。以往三十年,非均衡的增长模式为今天经济增长中的很多矛盾埋下了伏笔,今天,要使得经济稳健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其关键点在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普惠式均衡发展。2010年在农村发展和民生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一)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2010年最大的农村金融改革事件莫过于中国农业银行的成功上市。农行近年来着力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三农事业部,通过惠农卡等创新形式大举回归三农领域,成为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一支迅猛崛起的新军。由于农行实力雄厚,又有农村市场的传统优势,因此此次农行改革与上市,将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注入新的力量。除了农行的改革之外,农信社的改革重组也进入了快车道。继2010年8月农行成功上市从而走出股份制改革的关键步伐之后,银监会又在9月1日,出台了《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这两个事情都是关乎农村金融体系存量改革的重大举措,其意义非同小可。《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是试图借助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力量,对高风险农信社进行"输血式改造",从而不仅有效化解了这部分高风险农信社的经营风险,改善其生存状况,而且可以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注资,极大地改善这部分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诚为一举多得之策。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方面,进展却不尽如人意。截至2010年底,全国仅有3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在银监会注册,村镇银行也不足600家,远远没有达到银监会此前提出的工作目标。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是,在大力推行农行、农信社、农发行等存量部分的改革的同时,要积极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在农业保险、担保抵押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2009-2010年新农合的实施面已经基本扩展到全国范围,实现100%区域覆盖。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达到8.33亿人。与此同时,部分地区逐步探索实施包括基本药物制度、丰富基层卫生机构设施、强化卫生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就医环境。2009年新农合筹资总额达944.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9.62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471.98亿元,农民个人缴费194.17亿元,2010年总筹资额估计在1000亿元以上。可以说,新农合的受益人数正在大幅提高,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情况有所缓解。从2009年开始,卫生部将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扩大到省、市级定点医院。经过一年的实践,省、市级定点医院即时结报取得突破。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地市级定点医院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级定点医院实现即时结报。未来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异地报销和出院费用即时结报,并逐步增大大病统筹的力度,增大政府的出资额度,使新农合可以覆盖更多的疾病和更多的人群。
(三)在农民收入方面,2010年也比往年有显著的提高。据农业部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提高了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7%,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到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26万人。另外,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2%,达到362元,这与国家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业补贴等措施密不可分。尽管农民收入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民生建设投入也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收入差距却在逐年拉大,基尼系数达到0.48左右,这不能不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四)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将直接把政府的补贴发放到农民个人账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员已有6719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1827.8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18亿元。新农保将与新农合、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这对于社会稳定、农村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0年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0月28日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此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于广大城乡居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意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2010年一年各级政府对职工养老保险的财政收入就达1760多亿元,新农保试点投入100多亿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十二五"期间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居民也将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一个普惠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很快在中国建立起来。
(五)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方面,2010年在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分不开的。根据农业部和水利部提供的数据,2009-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0亿元,在全国高标准实施了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在粮食增长的形势下,我们要对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性保持高度的警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比之改革开放前有所下降,我们目前利用的大多数水利设施都是改革开放前建造的,已经面临严重老化的情况,近年来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遭受威胁,为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敲响了警钟。未来应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中小河流与小型病险水库的治理,加强蓄滞洪区建设和抗旱基础能力建设,尤其是要重视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农村小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创造条件。另外,在体制上,要继续深化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兴修农田水利。
2010年农村发展和民生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展望未来,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很多。"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三农"问题和贫困问题解决好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才有了坚实的保障。我国未来还要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构建城乡一体的普惠式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在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业化、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尤其要加大对于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