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杭州的“十二五”应该怎么样,成为参加本次“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最关心的事。在这几天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学习、创新、生态、城乡统筹、转型升级……这些当下与杭州紧密关联的“热词”,也都成为政协委员们献智建言的焦点。
就有许多政协委员纷纷围绕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设想,不少委员还结合市情和民情,为杭州探索适合本土的城乡统筹道路出谋划策。
城郊结合部,不可忽视的管理盲点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年扩大,城郊结合部的范围也逐年递增,而这一区域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点。
“城郊结合部存在着一些城区或农村所不具备的特点,如外来务工人员多且流动性强,居住人员维护城市市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差等。”民进界别政协委员林沛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这些盲点,加大各项管理力度,维持良好社会秩序,为城区不断外延打下基础条件。
“许多城郊结合部居住区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少数地方甚至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林沛呼吁,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增强管理队伍,提高巡查频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同时,要完善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加大环境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逐渐提高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
林沛认为,城郊结合部往往也是违章建筑聚集点和社会治安案件高发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倾斜力度,建立有效监测体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关注中心村,也别忘了非中心村
“十二五”期间,杭州计划把农村建设重点放到中心村上,对200个中心村进行改造建设。“通过中心村的建设,能够集聚农村的人流、物流,更好地发挥中心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我们要看到,中心村占我市所有行政村的比重只有10%,如果非中心村的建设被忽视,统筹建设的力度就会被削弱。”农林界政协委员王建华认为,在城乡统筹体现同城同待遇的同时,也要实现农村的同村同待遇。
他建议,围绕区域位置、经济能力、资源开发等综合因素确定中心村,使建好的中心村真正成为带动一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也要重视非中心村的各项社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和建设。
王建华还呼吁,要关注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现代农业需要能驾驭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建设主体。我们应计划选拔和培育一批具备相关才能的年轻人,尤其是具有较高文化的农村青年,使现代农业建设后继有人。”(徐墉 王夏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