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做好统筹城乡大文章中,关键是打好“五张牌”,使这个新兴直辖市走出了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农民增收牌。“三农”稳定与“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重庆出了第一张牌叫做“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即到2012年,让渝东北、渝东南地区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并存,这种特殊的城乡格局,决定了重庆统筹城乡的薄弱点在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山区(即"两翼"地区),加之城乡统筹的天然薄弱点在农村,“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就抓住了统筹城乡的双重关键,或者说是关键的关键——两翼地区的农村。
土地流转牌。土地流转关键有三,一是如何高效流转,二是如何高效利用,三是转地农民的生活。关于高效流转这个问题,重庆在《关于服务重庆城乡统筹的实施意见中》允许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开创了新的流转形式,还发明了“地票”,地票就像钞票一样,证明你这个土地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有多大,然后拿这个东西在乡村的土地交易所里面进行交易,也就是增加了这个土地在土地市场中的流转性,生产要素能够更大地流转了,土地用好、用足、用活了,统筹城乡就有了保障。
配套改革牌。在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重庆市就具体设计了12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16项配套改革的重点任务,从广义的角度讲,这28条都是配套改革的内容。综合配套就是围绕农民“进城”和“建城”,农民“建城”关键的配套在产业和农民增收上,一圈两翼的城市布局,再加上打通节点城市、中心镇建设、巴渝新村建设的产业配套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这就是城乡格局的配套,重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体制转轨牌。涉及到体制转轨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重庆的直接目的就是一个——建立“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在加快农民进城的同时,加快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农村集体组织改制,新型的户籍制度在推进,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村居体制向新型社区体制在转轨,随着节点的打通,中心镇的强化,乡镇体制也会逐渐向街道和公所派出体制转型......一个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的,统筹城乡的直辖市体制呼之欲出。
管理创新牌。随着城乡文明的逐步融合,原有的城乡分治的社会管理格局应该被打破,新的适应统筹城乡的直辖市的城乡一体化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应该建立。重庆改革城乡财政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按照“管理属地化、居住社区化、社保一体化、就业非农化、意识城市化”的要求,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按照服务治理的理念,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治理的新型城乡管理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民待遇公平的体制、机制。(记者 吴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