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教育部回应最难就业季:努力不降低学生就业率

2013-05-22 07:48:4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洋 申志民

城乡统筹网讯:教育部昨日下发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全力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针对最难就业季,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目前尚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具体数据,预计签约率将在6月份迎来高峰,签约率数据将会大幅上升,今年将努力不降低高校毕业生最终就业率。

通知要求,全面实施好中央和地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和担任科研助理;切实做好就业服务,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

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群体的援助和帮扶。同时,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主动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此前,北京市教委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3.6%,比419日统计的数据28.24%上升了五个百分点。

续梅表示,目前有的高校毕业生手握几份工作邀约还在选择,用人单位也还未到招聘最终确定的时刻。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将举办更多专场招聘会、提供网络招聘平台等,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各方面都在努力,希望今年高校毕业生最终的就业率不会降低。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表示,往年的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去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89%左右,但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措施

7000单位上报用人需求

北京启动下半年单位用人需求调查,调查结果将帮助制定相关就业政策

新京报讯 本周起,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启动下半年全市单位用人需求调查,以掌握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据悉,此次调查将抽取7000个样本单位进行。

此次调查将从即日起至614日进行,范围涵盖北京市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7000家样本单位包括医保、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0以上的所有企业,共计约4000家。对于参保人数少于200人的企业,将采取分层等距抽样的形式抽取,约2000家;另外还有随机抽取的约1000家机关事业单位。

市人力社保局同时还启动了专门针对来京务工人员的就业状况调查。在全市16个区县及亦庄经济开发区,将抽取100个社区或村,对至少1万名来京务工人员作调查。调查内容为来京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工薪报酬、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动参与率情况。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这项调查结果有助于全面掌握务工人员在京数量和在京就业的总体情况,将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针对最难就业季,新京报向北京、浙江等地高校本、硕、博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收回307份有效答卷

近三成受访者未参加过就业实习

新京报讯 在这个最难就业年,毕业生求职不顺的原因是什么?就业难该怪谁?

日前,新京报向来自北京、浙江、内蒙古、天津、湖北等地高校的本、硕、博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307份有效答卷。受访应届生所在的高校,既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也有北京城市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普通院校。

问卷调查显示,近半应届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求职不顺的主因,将自己求职不顺归咎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受访者比例占近三成。在探讨整个就业难的现实环境时,也有五成多的受访学生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就业准备

求职花销超千元应届生比例为24.76%

随着毕业生的日益增多,就业逐渐演变成竞争激烈的战场,毕业生们是否会及早准备?

有近三成受访应届生没有参加过与就业相关的实习,且大部分学生的实习时间限于半年以内。

在求职过程中,西服、打印简历,乃至坐火车、飞机去面试,都成了应届生不得不付出的成本。调查数据显示,求职花销超过1000元的应届生比例为24.76%。也就是说,大部分受访应届生的求职开销少于1000元,其中占比最大的还是花销仅为100元之内的应届生。

择业地域

七成受访应届生不青睐北上广

在调查问卷中,详列了几个应届生选择offer时看重的标准,即薪酬、地域、户口、单位性质、升职空间、学习机会和个人兴趣。

结果显示,在上述标准中,地域、个人兴趣和单位性质最受青睐,分别有22.8%22.48%14.66%的受访者在排序时,将他们列为首要位置。其中,有七成受访应届生认为自己不会削尖脑袋,非去北上广不可。只有约5%的受访者会在考虑offer时,把户口因素排在首位。

人情手段

两成受访者称被别人挤掉

调查数据显示,有两成考生在求职过程中动用过身边的关系,认为自己曾因关系被别人挤掉的应届生比例也基本一致,约为21.5%

在回答自己为何求职不顺时,有约5%的应届生慨叹自己是因为没有关系

案例

面试不敌白高美动员全家找工作

在上海读书的小荷求职未果回老家,七大姑八大姨运作均未成功,最终决定考公务员。

对于相貌普通、学校没什么名气、学习成绩又一般的小荷(化名)来说,这段找工作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小荷在上海一所市属重点大学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按她的说法,这个学校没什么名气,自己专业成绩又算不上出类拔萃,作为外地人的她想留在上海更是难上加难。从去年底,她就开始找工作,海投简历,从大公司到饭店服务员,她都尝试。

可惟一一次的面试机会,还被泼了凉水。小荷说,那天她和宿舍一个姐妹都有了面试机会,一家西餐厅的服务员,两人信心满满地去了。结果发现竞争对手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还是典型的大美女,人家名牌大学毕业的白高美一站那儿,老板立刻把她录取,我们两个屌丝灰溜溜地回来了。

眼见宿舍的上海姑娘都找到了工作,她一拍大腿决定到别的城市试试。但来北京的想法被哥哥一口拒绝了。哥哥说,的确帮她寻到了北京一家食品企业的工作,但按照她的学历,一个月挣不上两三千,全扔进高房租里了,你一个姑娘,还是回老家工作吧。

听哥劝吃饱饭,小荷决定回老家。一听孩子要回家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都开始运作。二姨联系老同学希望能把孩子安插到专科学校当个食品专业的老师,大姨托老朋友希望把她安排进政府机关。大家的想法是,大学生回老家来,总不能端盘子吧,挣得虽少但得稳定。

可结果是,二姨的老同学单位没给名额,黄了;就算有大姨的关系,小荷还需要考上公务员。现在,工作仍无着落的小荷已经下定决心考公务员了。她觉得想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还得先充实自己。买了厚厚一摞书,她将重回无涯的学海。

十年求职连碰壁 大学生成啃老族

2003年至今十年间,钱琪琪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如今,面对汹涌而至的求职潮,他显得不自信。

518上午,工体招聘会现场,已毕业十年、今年35岁的钱琪琪(化名)挤在求职流中。和其他略显稚气的毕业生相比,如果不投简历,钱琪琪更像一个招募者。

钱琪琪是北京一所师范类院校物理系毕业生。10年前大学毕业选择了考研。很遗憾,第一次考研失利。

2004年,毕业一年的钱琪琪开始找工作。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物理老师,带着教师梦,于是专门去跑教师专场招聘会。不久,有两所中学联系他,让他参与试讲。由于没有试讲经验,钱琪琪感觉表现不大好。

果然,他又失利了。

钱琪琪恳求学校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录用,但是恳求无效。他们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对钱琪琪不感兴趣。

2005年,2006年,钱琪琪再次加入考研大军。但是,均以失败告终。这次钱琪琪决心求职。

而后两年间,钱琪琪找过营销公司,找过策划公司,但每每面试时候,招聘人员称他更适合当老师。

钱琪琪甚至去一家快餐厅当服务生,由于没干过体力活,没多久还是落选了。

工作屡屡碰壁,钱琪琪想到了自己创业。2008年自费建立了一个教育网站。但是由于没有人气,创业愿望落空。

2011年,多次受伤的钱琪琪再次鼓起勇气去人才市场面试,应聘了一家食品厂的食品运送工作。没想到就是个搬运工,专门大批量搬运猪大肠。

钱琪琪还去了一家地产公司求职,但几天后,管理人员说他不合适……

钱琪琪是北京人,十年来,依靠家人的补贴生活,他坦承自己是啃老族。

前不久,面对北京高校学生求职难,钱琪琪给北京有关部门邮寄了十朵百合花,寓意野百合也有春天,希望企业能英雄不问出处,让没有经验的求职者等野百合们也看到春天的希望。

内向女孩宁肯失业也不做销售

工作三个月后,仇丹开始挣扎,我不善沟通,要不要继续坚持挨骂,还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

518上午11时,工人体育馆招聘会上,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毕业生仇丹(化名)将简历放在几个有意向的公司招募人员手中,一再咨询,是否真的不是搞销售的?我不做销售,我不善沟通!

25岁、读工商管理专业的仇丹从去年4月开始,逐渐加入北京高校应届生求职大军,但简历多是石沉大海。

仇丹称,去年年底,她终于搞定一份理想的工作,在一家知名保险公司做出纳。

经过面试,笔试等环节,她成为舍友嘴上念叨的白领

一周后,仇丹脸上的笑越来越少,眼泪确悄悄从眼眶里滑落。仇丹工作中,管理人员经常让她打电话给客户,发展新资源

所谓的打电话给客户,实际上是做公司的销售。通过向陌生人盲打电话来兜售保险。开始做销售时,她往往会拨打一串北京的陌生手机号码兜售保险,没几个电话下来,一些客户开始对她破口大骂,脏话不断。

每每挂了电话,我一肚子委屈,眼睛里忍不住都是泪,仇丹介绍,公司要求每天早上9:30到下午630分给客户不停拨打电话,每天要拨打2000多个电话,她往往能完成一多半,拨打1000多个,你说这么高密度拨打电话,这不是骚扰是什么,被骂,是应该的。

工作三个月后,仇丹开始挣扎,我不善沟通,要不要继续坚持挨骂,还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

一周前,她选择了辞职,再次加入求职大军。

采写/新京报记者刘洋 申志民 邓琦 温薷 卢漫 刘珍妮 展明辉 范春旭

李禹潼 许路阳李宁 石明磊 林野 实习生/李锐嘉 黄颖 李馨 杨锋 赵力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