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人社部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已定 正细化方案

2013-03-14 08:14: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管理员

收入分配改革期待落实细则

“提低”呼声高,代表委员建议制度设计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到《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正稳步推进。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两会期间透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已定,正在按照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细化方案。

不少代表委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此次收入分配改革的意见重在指导性、原则性,还需要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而在推进“提低、扩中、限高”次序上,优先“提低”在代表委员中呼声最高。

落实

改革方案进入细化阶段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还明确提出首个“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月3,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被外界解读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份文件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四大目标,并围绕目标的实现提出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改革措施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同时,与城镇化战略遥相呼应,对于分配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农民群体给予更多关注,提出建立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月5,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3月7,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四川团开放日会后采访中透露,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原则性规定和要求,细化方案。他说:“凡是《意见》里涉及到的,我们都会去推行、去实施。”

专家分析,收入分配改革终于起步并不断提速,源于对解决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的决心。

需要正视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民众的工资收入有了较为明显提高,但收入差距拉大抵消了工资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2003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在0.4以上,这也客观反映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

人社部去年发布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部分国有企业主导的行业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企业高管收入水平与职工乃至普通民众差距过大。同时,部分行业工资水平过高,拉大了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

国家统计局去年5月公布的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显示,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最高,达9万元以上,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收入只有2万元,两者相差4倍多。

改善

收入分配将随要素价格变化

尽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破题,但制定和执行改革的总体方案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

多位代表委员谈到,收入分配改革不能超越我国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收入分配改革一定要注重发展阶段,创造条件促进国民收入与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在收入均衡增长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如何在“提低、扩中、限高”的总框架下落实收入分配改革,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光远认为,“国民收入倍增”的真正内涵是“人均增长”。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要有含金量,要真正实现,需要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分配结构的大调整。这种调整本身的完成,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结束,进入现代社会的产业基础、社会基础和分配基础已经完成。

而收入的增长显然不能仅仅理解为“涨工资”。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收入分配改革和收入倍增计划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如果政府用行政手段来提高工资,最容易改变的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涨工资;而真正靠市场调节的部分,如大量的私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则难以带动。而且,如果用行政手段全面涨工资,取代市场调节,很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就业。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收入分配,就形成了初次分配格局。而造成目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比较多、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认为,只有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高和资本的快速积累,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才会不断改变:从劳动力较多、资本较少,逐渐变为资本较多、劳动力较少。劳动力要素的稀缺程度反映在价格上,就是工资不断上升,也就意味着穷人拥有的资产不断升值,而富人拥有的资产不断贬值,在此过程中收入分配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争议

重点在初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重点在于指导性、原则性,还需要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在“提低、扩中、限高”的大原则上,应优先“提低”。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豪表示,全国总工会不久前一项调查表明,在居民家庭中,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线产业工人的少之又少。人们普遍希望孩子将来当公务员、专家、学者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一线产业工人收入低、没有社会地位。”

对此,陈豪认为,应加快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而相关制度设计应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特别是一线生产劳动者。

如何实现一线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初次分配领域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头”和重点,其中,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是最基本途径。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建议,应通过工会制度改革、法律援助等方式完善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交易谈判机制,实现工资收入与利润和税收同步协调增长;逐步健全小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并建立员工工资增长机制。继续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之逐步达到当地全部工薪劳动者平均工资的40%

也有代表委员认为,应关注二次分配领域存在的“提低”空间。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在完善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作为空间是再分配领域,加强和优化再分配调节应作为重点任务纳入新一轮的政府工作部署和改革总体配套方案的设计。

贾康建议,在再分配的税收方面抓紧落实,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以及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以便于应收尽收和降低税收成本。社会保障方面抓紧落实,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优化供给机制。加大对教育、就业、扶贫开发等支出,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