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镇新居民素质应如何提高、金融机构应如何扶持城镇化建设、农民变市民户籍问题如何解决、购房能否获得政策优惠……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多位代表委员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要提高城镇新居民的整体素质,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居民的劳动技能尤为重要。还应及时将城镇化居民住房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城镇化后带来土地功能的转变,不能在城镇化后,还留有集体土地、宅基地等城市化不彻底的现象,要统一城镇化补偿,统一城市化国有土地的性质。避免在城镇化后,还存在大量的‘小产权’房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香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明金
目前的银行业比较擅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也惯于传统的‘贷大、贷长、贷政府’,今后,如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助力创新驱动、第三产业发展和满足更多新城镇居民的金融理财需求,也是银行业需加快研究的课题。我们期待国家出台全面规划安排,促进各方形成共同的政策预期与共识,在各种融资渠道共同发挥作用的同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在信贷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科学布局、精细成本测算和风险控制。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城镇化的关键,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与二三线城市相比,在一线城市拥有户口成为一种福利的象征。而房子成了农民工落户最大的障碍。在城镇打工的2.6亿的农民工中,真正在城市购房的还不足1%,农民工城镇自有住房拥有率仅为0.7%。大约有1.59亿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是处于‘半市民化’状态。要加快发展中国城镇化,解决因户籍问题带来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就必须解决高房价的问题。提高土地供给的幅度,供给曲线移动,便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房价也会随之下降。农民工进城后,能拥有自己的房子,能享受户籍带来的福利,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市民,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国家的城镇化。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
要把城镇化这个最大的内需潜力挖掘好,就必须作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篇大文章。为此,建议国家制定政策,设立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优惠贷款,以此作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切入点。其意义和作用在于:一是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找到了最佳切入点;二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三是有效化解劳动力转移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四是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人才储备;五是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具体做法是明确贷款对象、规定贷款数量、调控贷款规模以及财政补贴利息。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
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河南省6000多万农村人口的全面小康,全国也将难以实现全面小康。为此,建议国家支持河南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城乡建设投融资、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率先先行先试,为全国同类地区加快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