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扶持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政府“托底”保基本,还要社会力量共参与,发展养老产业,补足老人颐养天年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张喆人提到,在上海一些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承担为老服务的职责,“这些社会组织长期在社区一线,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服务也更‘贴肉’。”在上海近年来推出的社区公益项目招投标中,有相当一批社会组织围绕老年人所需,推出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张喆人建议,要加大对这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他们进一步发现、满足老人的需求。
养老产业的发展亦得到代表的关注。沈志刚代表谈到,现在养老服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养老机构基本上以照顾和护理老人为主,以老年人休闲、康复以及居住为主等不同层次的服务产业尚未开发,老年人康复、医疗、休闲、生活等相关产品品种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
由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存在追求盲目发展、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现象,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使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沈志刚代表建议,要在土地、税收、融资、就业等各个方面给予养老服务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发展,培育并扶持一批养老服务产业,为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在严诚忠代表看来,老年人政策与制度建设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老年人概念的认识仍有待深化。“例如,我们常常会把老年人群视作当然的弱势群体、低收入者;年长似乎必然智退体弱,身心衰老,只能安享救助,难以多做贡献。”
“其实除了占老年人群约10%的失能老人外,绝大部分老人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还为家庭和社会持续做出贡献。”一些代表指出,老年人并不只是被赡养者,也是消费者、利益创造者。老年人对晚年生活仍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他们继续实现自身价值。
“比起物质层面,老年人在精神上、感情上的需求更大。”叶惠贤代表提到,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精神需求,不仅子女们要多关爱老人,社会也应关注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
目前,社会上往往只关心下一代的学习,漠视了长者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严诚忠代表看来,广大老年人期盼就近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期盼接受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以缩小代际差距,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跟上时代步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发展老年教育有助于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也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他建议社会要为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