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阳反思 父母给你创造了多少财富,你呢?

2012-10-23 09:40:08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李冲 柳杨

老人老了,又开始为孙辈付出。宋峤 摄

老人为你做了什么?

家中有老便是宝。父母离开老家来到你的小家,你可曾想过:老人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其实,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社会劳动,但在中国我们基本上把它忽略了。老人在家里干了很多家务事,但老人自己常常觉得什么也没做,子女在外奔波更辛苦。但实际上,一个全职保姆、全职陪护、全职保安、全职厨娘,有时有些文化的老人还要当全职家教,这些算在一块得有多少钱呢?作为子女,可曾算过这笔账?

雇个保姆一年两三万

——父母帮你省了

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定居的万先生今年32岁了,他对扬子晚报记者说,自己也想过雇个保姆,不辛苦父母,但是面对保姆的薪水却“望而却步”。“一般孩子越小,保姆的工钱就越高。”先生说,孩子刚出生要请月嫂,好多月嫂要四五千块一个月;等孩子稍微长大点,即使是住家保姆的话,每个月至少也得两千多,平均一年两三万。

“让父母来帮忙照看孩子,最重要的是图个放心。”先生说,老人与孩子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会照顾得更加耐心细心,同时,也不用担心会做什么手脚。“有时会见到关于保姆的负面消息,还是比较担心的。”先生说。

在外吃一个月两三千

——父母买菜省钱多了

同时,先生表示,父母来到身边后,还帮自己买菜烧饭。“结婚前我跟老婆都不怎么做饭,经常在外边吃。单单晚饭的开销吧,两个人一个月再节省也得1000多,早中晚全算下来怎么也要2000多奔3000。”而老人会省吃俭用,去菜场货比三家买物美价廉的菜,这对于自己来说,既可以保证卫生和营养,又节省了一大笔花销。

老人接小孩,关爱子女

——多少钱也买不来

其实,老人为子女做的还有很多。“我父母还会每天帮我接孩子,现在小孩每天放学的时间与我们下班不大一致,所以爸妈会下午去接孩子,然后路过菜场买菜。”先生说,老人在身边,觉得很踏实,自己在外做事业也全无后顾之忧。他表示,老人给予的关爱,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也不是保姆能够替代的。

你为老人做了什么?

老人给你付出了这么多,身为子女,你为父母做了什么呢?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惊讶地发现,几位受访者竟然“坦率”地表示:“还真没有为老人做过什么。”

逢年过节给些礼物和钱

工程师梁勇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了,孩子是岳父岳母帮他们带大的。梁勇对扬子晚报记者说:“说实话,还真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

梁勇说,逢年过节会给岳父岳母一些礼物和钱,但是老人总是存起来,舍不得花。但这个也不算“做了什么”,“即使父母没有帮我们看孩子,也是要孝敬老人家的。”梁勇说,岳父岳母在家会无聊,于是只要有时间,全家人就会一起出去玩,带上两个老人去各个景点散散心。

过节时买件衣服,吃个饭

来自山东、在南京打拼的女士说,平时每当过节都会给老人买衣服,全家一起吃饭。虽然重阳节很小,但是在山东农村老家,老人们有逛庙会的习惯,“我打算早点下班,带爸妈出去热闹一下。”

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子女的表现就很“平淡”了,“太忙,周末累得只想睡觉,没太多精力陪老人”,这种观点在子女中间非常普遍。扬子晚报记者李冲

如何让老人“漂”得幸福些?

老人为子女付出这么多,怎样才能让老人“漂”得更幸福呢?扬子晚报记者昨天进行了多方“取经”——

老人想回老家 子女要给出具体时间表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吴晓说,“老漂”背井离乡,子女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多给他们创造交流的平台。另外,如果老人有叶落归根的想法,孩子要给老人一种确定感。“可以事先告知老人回家的具体日期,这样老人会有一种期待,隔一段时间后再有新的期待,他们便会减缓这种情结。”

老人可以多参加活动 子女也要常陪陪老人

南京市建邺区爱达社区主任张海燕告诉记者,爱达社区内“老漂”这种情况很多。对于老漂族而言,首先是要去除自卑感,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存在歧视的。其次,要多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时间长了就慢慢熟悉了。“像社区的各种文艺活动,先看,有兴趣的话,工作人员会鼓励他们参与,很多时候,他们也乐意这样做。”张主任对记者说:“有些活动他们很拿手,比如包粽子,就有很多子女代为报名。”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适应城市生活了。

如何关爱“老漂族”,宝塔桥街道民政科的俞科长举了个例子,“我们街道有个‘七彩阳光老年俱乐部’,所谓的七彩代表着不同的服务,比如红色是文体活动平台,橙色服务则是居家服务平台,金色服务是老年大学平台,开设音乐、舞蹈、拳剑、健康养生等课程,不少老人聚在一起学习。”

老人培养点兴趣爱好 可以获得新的快乐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还采访了江苏某老年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老师说:“老年人生活圈子变小以后,可以多参加老年人团体组织的活动,并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