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冉建莘 报道:“重庆近年来环保工作成效显著。”7月12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一行在重庆调研创模工作时,对重庆26项“创模”指标对照国家标准自查达标予以高度肯定。该市创模规划的2740余项工程项目已经完成, 26项创模考核指标已全部达标。
张力军一行正前往盘溪河改造工程进行调研
“创模”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其标志着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利、居民健康长寿等。
山城重庆,绿意盎然,正演绎幸福宜居之歌。为了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将环保创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
多方联动 攻坚克难
据了解,重庆创模工作启动初期,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6项考核标准中,重庆有11项未达标,包括单位GDP用水量、空气质量、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重庆大发展,环保要先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中央和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98年党中央交办四件大事,2007年胡锦涛同志作出“314总体部署”,2009年国发3号文件,重庆环保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201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强调“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长期战略任务” 。市政府确立了加强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两个工作重点,掀起了一场追求“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环保蝶变新高潮。
对此,重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截止今年6月底,重庆创模规划明确的六大任务(即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创模保障工作、加强创模宣教引导)、八大系列工程(即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系列工程、空气质量达标系列工程、水环境质量达标系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系列工程、企业环保达标系列工程、环保能力建设系列工程、城乡环境整治系列工程、公众满意度提升系列工程)、2740余个工程项目已完成,26项考核标准也已全部达标。其中,公众对创模的知晓率达到90.1%,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1.04%,根据规定,满意率达到80%就达标。
北碚区召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
据悉,渝北区、北碚区先后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为主城区整体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了基础。2008年,重庆市提出要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将创模工作列入民生工作和“十二五”规划内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多年的谋划实施到今日的考核验收,凝聚了重庆人太多的心血,换来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迈上新台阶,山城重庆越发充满活力、魅力无限!
“五大结合”助推绿色之都
重庆,位于祖国广袤的西部腹地,3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厚重的巴渝文化。多年来的环保创模工作,对于山城环保人来说,足以在重庆发展史上画下壮美的篇章。据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环保创模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以“五大结合”助推绿色之都。即:
——环保优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水平上台阶。出台了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制订了主城区及影响区招商引(选)资产业指导意见,否决了30余个投资达40亿元的污染项目入驻。完成重钢集团131户(累计206户)企业环保搬迁,淘汰水泥、化工等企业56家,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370万吨、火电机组33万千瓦。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重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率位居西南第一、西部第二。2011年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化工作措施,促进环境质量上台阶。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修订深化了“蓝天行动”方案,强化、扬尘控制、燃煤控制及空气污染预警预控,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气工况法检测、环保标志管理工作,开展了PM2.5、O3监测。2011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比上年增加13天,比2000年增加137天,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排名比2010年上升6位;2011年空气中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今年1—6月,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64天,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继续增加,综合污染指数继续下降,环境空气品质继续提升。
水环境质量方面,集中开展河流污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主城区国控饮用水源地和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在全国7大水系中保持最好。22条纳入创模规划的河流水质全面达标,14条重点整治的次级河流部分河段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声环境质量方面,修订深化了“宁静行动”方案,重点控制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主城内环以及201条道路已全面实行机动车禁鸣,大规模建设道路隔声屏和住宅隔声窗,主城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成效明显,完成市级园林绿化重点工程项目523个,建成城市公园11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
——强化污染治理,促进环境基础设施上台阶。重庆污水垃圾处理实现主城区建制镇以上全覆盖,形成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主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建成鸡冠石三期扩建(累计80万吨/日)、唐家沱三期扩建(累计40万吨/日)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累计16座),改造建设排水管网461公里(累计5000余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1万吨/日,累计达到163万吨/日。新建镇级污水处理站48座(累计1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累计13.8万吨/日)。新建垃圾中转站47座(累计74座),每天清运生活垃圾5000余吨。建成5条水泥窑并行污泥处理线和唐家沱、鸡冠石2座污泥干化中心。建成同兴、丰盛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长寿、璧山2座危险废物处置场,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同兴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夯实监管根基,促进环境管理水平上台阶。“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部门区县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参与”的环保齐抓共管机制更加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园区(社区)—企业”多级环境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市区两级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构建了三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管理更加规范,规划环评全面开展。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全面推进达标工作。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促进民生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全面推进区域环境质量向“天蓝、水清、地绿、夜静”转变的基础上,通过落实解决群众环保投诉协调机制、开展“阳光执法”行动和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等举措,部门区县联动解决了9万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群众对污染投诉处理满意度由2008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96%。各区根据群众需求打造一大批亮点工程项目,昔日的垃圾堆变成秀美的公园,过去的臭水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众对创模的知晓率达到90.1%,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达到81.04%。
多年来,山城儿女以新的气魄诠释着新的追求:2010年重庆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1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1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2年距离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只有一步之遥!环保创模没有终点,重庆正在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环保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精心打造这座山水之城,绿色之都!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