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市民早已不是新闻,这2万多农民进城之后,他们的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能否得以解决?记者在平罗走街串巷,通过访谈,得到令人欣慰的答案。
从就业到创业
岳东琳(平罗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培训就业办公室主任):几年前,我们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培训重点是瓦工、餐饮服务员、保姆及木工、电焊工等等。这两年,农民进城数量多,考虑到城市接纳就业的能力有限,我们将培训方向转移到GYB(满足产业企业需求)和SYB(创办你的企业)上来,即设定目标,在10个进城农民工中培养出一个“小老板”,就地吸纳其余9个农民工在城市就业。
郭丽娟(“海顿”壁挂炉代理商):我是城关镇和平村八队农民,由于家里土地被作为建设用地租赁,我举家搬迁进城。县里补偿的土地租赁费加上多年积蓄,手头有个几十万,进城后,经社区组织介绍我来到他们开办的SYB培训班,很开眼界,我下决心干家电产品代理这行,起点高,能上规模。经过反复调研,最后我选择做“海顿”牌壁挂炉的代理。
记者感言:随着农转非的人数越来越多,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实施就业培训,平罗县的培训实践给人以启示。
让农民工子女有学上
靳月琴(平罗城关第二小学校长):我校占地75亩,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36个教学班。学校周围分布着星河家园、桥馨家园等五个居住小区,都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新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都住在这里。三年来,我校陆续接收1053个农民工子女入学。我们第一实行免费免试;第二把孩子均匀分配到各班;第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后免费补课。
佘玉杰(平罗城关第二小学三年五班学生):我家在通伏乡通城村,爸爸妈妈在县里开饭店,我到这所学校上学,老师对我可好了,开始算术我跟不上,老师放学后给我补了一周课。学校的作业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就是老师管得严。
记者感言:农民进城能否安下心来,孩子上学问题是头等大事。平罗城关第二小学靳校长他们所做的努力,让每个农民工子女充分享受到公共教育的阳光。
最满意这种养老保险
张爱娟(城关镇副镇长):我们镇16个行政村,目前农转非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大,已经占人口总数的30%。随着镇上农民进城人数增加,作为乡镇基层组织,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他们的新农合医疗、养老保险变为城镇医疗、养老保险。这些新市民最满意的是,60岁以上养老保险不缴费,60岁以下可以享受国家多个等级的补贴。
余军(沿河村6队农民):进城后住进经济适用房,让我感到心安的是把61岁老母亲接过来一起住,还花3万元给她买了城市养老保险,母亲对这个险种很满意,每月可以领取500元工资。
记者感言:农民进城的数量越来越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解决好行路难、上学难和看病难的基础上,平罗县政府部门努力提高养老保险标准。
每平方米补助40元
吴学林(头闸镇农民):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为促进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县里出台政策,对进城农民首次购买商品房或二手商品房,免收登记费、二手房交易转让费、契税和印花税;对农村居民在县城购买商品住房者,以90平方米以下为标准,每平方米补助40元。
当初进城最大的顾虑是买不起住房,哪想到政府优惠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出台,我在星河家园小区购置92平方米的住房,细算起来合每平方米1400元就买下来了。
记者感言:如今农民进城最大顾虑就是住房问题。平罗县政府部门实实在在地加大投入,每平方米补贴40元,财政投入要多支出几千万元。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