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收曾创下闻名全国的“全收模式”:将松散的劳务工组成“务工团队”,工厂要人时再“打包”送出去,他向企业收取中介费。
“大连、福州、青岛、上海、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地30多家企业来要人,加起来差不多有两万人的用工量。”张全收今年春节后一上班,手机快被用工企业打爆了。
招工为什么难?张全收认为,一方面是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这造成中部地区用工需求量剧增。今年开春,珠三角不少企业表示,“会说普通话的员工都走光了”。为此,张全收已经考虑将公司大本营搬到河南,深圳只设分公司。
留不住工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待遇不高。工资待遇过低是很多农民工离开或正准备离开珠三角的最直接原因。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很多企业为了自保,首先牺牲的是农民工的利益。近来,企业倒闭,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也有明显增加。据了解,2005年到2010年,全国农民工月均工资由875元提高到1690元,年均增长14.1%,虽然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但依然偏低。
但张全收眼中的“待遇”不仅是工资,还有“与城里人平等的权利”。
应该注意到,农民工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代际更迭,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成了主体力量。据去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民工现有1.5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将近1亿人。
与上一代“洗脚上田来打工”不同,这一代农民工是“走出校园再进城”,除了工资福利外,他们对工作环境、发展前途有着比父辈更多的诉求,也不甘心只从事生产一线的辛苦工作。但作为外来者,农民工一直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他们享受不到城市人在子女入托、入学、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更妄谈融入到城市。
“要有住房合同、计划生育证明,办齐了才可以上学。上公立学校要交钱,私立学校要交钱,但在老家不要钱。”曾有员工向张全收抱怨孩子上学难。
“与城里人同甘共苦,同吃,同劳动,拿一样的报酬”,张全收认为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措施可以先试点,再大范围普及。
张全收在今年两会上继续关注农民工的待遇问题,这次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他说,现在针对农民工的社保体系非常不完善,各地之间社保报销很难转移,手续繁琐。这会降低农民工缴纳社保的积极性,阻碍农民工的有序流动。他提议一位农民工一张一卡通,解决农民工在务工城市养老保险转移与续接问题。
张全收的“务工团队”最多时有1.8万人,在他的家乡河南上蔡甚至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打工哪里去?深圳找全收!如何留住工人?张全收把自己的经验编成了顺口溜:把农民工招得来,留得住,培训好;跟踪管理,包年薪,包一年挣多少;包月薪,包一个月挣多少;没有活干也得发工资,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得负责;16岁以上,45以下家里有困难的,家里建不起房子的,没钱娶媳妇儿,没钱盖房子,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我们全包。
“饭吃饱了,工资满意了,我不相信农民工会离开,甚至他的亲戚朋友也会被吸引来。”张全收补充说。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