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城乡要闻
百家争鸣
特别策划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生态振兴
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
独家原创
城市建设
城乡改革
巨流视频
秀美重庆
均衡教育
民生实事
巨流新闻
法治在线
城乡文苑
首页
>
今日头条
理性的政府、成熟的民众是未来改革希望
2012-05-02 09:58:39 作者:SystemMaster
温总理在两会记者见面会上答记者问,不仅对政府工作报告做了很好的注释和补充,同时也是代表政府对执政的理念、施政原则做了一个很好的展示。面对中外记者,一问一答之间,给人的启迪和感慨良多。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阶段,温总理答记者问更加展示了理性政府的一面,给人们树立了未来发展和改革的信心。
一、分析改革发展的问题,注重制度性的建设,不是就事论事
记者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内政外交,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温总理多次提到
“
体制、制度、结构、调整
”
这些字眼,在阐述这些问题时,着眼于体制层面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可以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记者们提出棘手的问题也在意料之中,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是温总理在回应提问的时候,不但没有回避体制性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的现象和本质、问题和原因、过去和未来描述得客观、实在、具体。例如,提到
“
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
”
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理性,这表明了政府更加成熟。
从历史上看,对
GDP
发展速度往往是调高容易调低难,很多地方和部门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是层层加码的,从不嫌快、从不言多,这种想法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温总理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坦然地指出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为了中长期的发展,我们要适当地控制速度,主动地调整,这确实体现了政府的清醒、冷静和理性,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因为大家懂得,如果经济结构不调整,如果盲目、片面地追求速度,那么会酿成更多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因素;如果体制问题不解决,一些机制问题不解决,一味地用发展来替代改革,其结果是最终发展也难以保全。在这方面,温总理答记者问中充分地体现了政府的理性和冷静的一面。
二、反复提示谨记历史教训,对当前和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温总理数次提到了
“
过去走过弯路、要汲取历史教训
”
这样的话,这不得不使我们回忆建国后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一件事是
“
大跃进
”
。大跃进之初就是片面地宣扬
“
人定胜天
”
、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的唯心主义观点,就是头脑发胀,忽悠老百姓。大家还记得,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吃大锅饭,家家户户不用做饭了,到村里食堂免费吃大锅饭,
“
敞开肚皮吃
”
,结果就是没吃多久就吃垮了。甚至有的地方宣称
“
已经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
”
,个人需要什么东西到队里的免费供应点去拿就行了。结果是造成几年的经济困难和大饥荒。
第二件事是
“
文化大革命
”
,从字面上来看,它只是个文化革命而已;从后果看,大家把它定义为
“
十年内乱
”
。最初是举着
“
破四旧
”
这样的旗号和幌子,利用了民众对封建主义憎恨的情绪,最终走向了全面内乱的局面。所以,从起源上来看,不管是生产上的大跃进还是文化上的大革命,最初往往是华丽的字眼,极度煽情,极具诱惑,其结果则导致了历史上的大倒退。对于这种历史教训,可以说到今天这种情绪和做派并未根绝。这种做派、这种情绪在日常生活当中偶有所见,在一些地方所谓的各种
“
政绩
工程
”
中时有所见,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官员那里时有所见。从根本上说,这些就是违背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底线,违背了组织原则的底线。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一个
“
盆景
”
,再把这个
“
盆景
”
放大到五湖四海,就可以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三、理性的政府更需要成熟民众的支持和配合
践行
“
科学发展观
”
,不仅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各级政府,还是我们的民众需要做的事情。从十六大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以来,一些人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当官人的事,这种想法是令人担心的事情。为什么?比如,我们讲要重视民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从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每一个民生举措、每一级政府做的惠民工程,是不是坚持了科学民主的决策?不能认为一提民生工程就可以花多少钱都行、想做什么事儿都行,打着民生的旗号,违背科学民主的决策,其结果未必就是好事。民众获得了短期的利益,但是受到伤害是政府的运作规则、科学民主决策的组织原则。老百姓往往关心你给我涨了多少工资、物价是涨了还是落了,但是很少有人关心,你涨工资是按照什么程序确定的?程序是不是科学合理?调物价是不是按照科学民主的程序来做的?
我觉得关心程序和关心结果同样重要,有时候程序更加重要,为什么这样说?一旦我们把这个科学民主的程序抛掉了,一旦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试想在人民公社初期吃大锅饭,农民不用自己做饭、免费吃,这不就是一个惠民工程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从开始的免费吃到最后的没饭吃,问题出在哪儿?文化大革命,开始时
“
破四旧
”
、消灭封建主义有什么不好?为什么最后就演变成十年动乱了呢?答案是:一定要重视制度、体制和办事的程序。
不能一讲民生、一讲福利,就可以把所有的原则都抛掉,这是很危险的,有前车之鉴的,我们真的需要民众在这方面更加的成熟,更加配合、支持政府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四、未来的改革是在多元利益格局下进行的利益调整,与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大不同,应该在理性的精神指导下,用科学民主的办法进行
在
改革开放
之初,当时所有制的成分很单一,基本上是
“
二全民
”
,就是国有加集体。职工八级工资制的收入差距不大,福利待遇很单薄,市场经济尚未发展或很不发达,相当一部分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在那种情况下搞改革是做增量改革,是比较容易得到支持的,也比较好办。现在再进行改革,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利益关系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改革,要更加重视科学、民主的程序;用那种粗线条、拍脑袋、急功近利的非理性办法去改革,不但很难取得成效,很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现在有的人,特别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革,受到分配不公所影响的人急盼改革,受这些利益的影响,可能在改革的力度、节奏、顺序方面难免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应依着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顺序进行改革,科学民主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当然,不管经济领域改革还是社会领域的改革,都需要与政治领域改革协同进行,不可能截然分开。
在社会领域进行改革要更加注重进行方程式改革,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管理和实施。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对改革方案设计的精细化程度有很大提升,改革难度加大了,但是我们有条件走出一条温总理在两会记者见面会上答记者问,不仅对政府工作报告做了很好的注释和补充,同时也是代表政府对执政的理念、施政原则做了一个很好的展示。面对中外记者,一问一答之间,给人的启迪和感慨良多。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阶段,温总理答记者问更加展示了理性政府的一面,给人们树立了未来发展和改革的信心。
一、分析改革发展的问题,注重制度性的建设,不是就事论事
记者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内政外交,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温总理多次提到
“
体制、制度、结构、调整
”
这些字眼,在阐述这些问题时,着眼于体制层面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可以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记者们提出棘手的问题也在意料之中,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是温总理在回应提问的时候,不但没有回避体制性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的现象和本质、问题和原因、过去和未来描述得客观、实在、具体。例如,提到
“
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
”
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理性,这表明了政府更加成熟。
从历史上看,对
GDP
发展速度往往是调高容易调低难,很多地方和部门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是层层加码的,从不嫌快、从不言多,这种想法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温总理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坦然地指出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为了中长期的发展,我们要适当地控制速度,主动地调整,这确实体现了政府的清醒、冷静和理性,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因为大家懂得,如果经济结构不调整,如果盲目、片面地追求速度,那么会酿成更多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因素;如果体制问题不解决,一些机制问题不解决,一味地用发展来替代改革,其结果是最终发展也难以保全。在这方面,温总理答记者问中充分地体现了政府的理性和冷静的一面。
二、反复提示谨记历史教训,对当前和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温总理数次提到了
“
过去走过弯路、要汲取历史教训
”
这样的话,这不得不使我们回忆建国后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一件事是
“
大跃进
”
。大跃进之初就是片面地宣扬
“
人定胜天
”
、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的唯心主义观点,就是头脑发胀,忽悠老百姓。大家还记得,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吃大锅饭,家家户户不用做饭了,到村里食堂免费吃大锅饭,
“
敞开肚皮吃
”
,结果就是没吃多久就吃垮了。甚至有的地方宣称
“
已经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
”
,个人需要什么东西到队里的免费供应点去拿就行了。结果是造成几年的经济困难和大饥荒。
第二件事是
“
文化大革命
”
,从字面上来看,它只是个文化革命而已;从后果看,大家把它定义为
“
十年内乱
”
。最初是举着
“
破四旧
”
这样的旗号和幌子,利用了民众对封建主义憎恨的情绪,最终走向了全面内乱的局面。所以,从起源上来看,不管是生产上的大跃进还是文化上的大革命,最初往往是华丽的字眼,极度煽情,极具诱惑,其结果则导致了历史上的大倒退。对于这种历史教训,可以说到今天这种情绪和做派并未根绝。这种做派、这种情绪在日常生活当中偶有所见,在一些地方所谓的各种
“
政绩
工程
”
中时有所见,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官员那里时有所见。从根本上说,这些就是违背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底线,违背了组织原则的底线。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一个
“
盆景
”
,再把这个
“
盆景
”
放大到五湖四海,就可以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三、理性的政府更需要成熟民众的支持和配合
践行
“
科学发展观
”
,不仅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各级政府,还是我们的民众需要做的事情。从十六大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以来,一些人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当官人的事,这种想法是令人担心的事情。为什么?比如,我们讲要重视民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从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每一个民生举措、每一级政府做的惠民工程,是不是坚持了科学民主的决策?不能认为一提民生工程就可以花多少钱都行、想做什么事儿都行,打着民生的旗号,违背科学民主的决策,其结果未必就是好事。民众获得了短期的利益,但是受到伤害是政府的运作规则、科学民主决策的组织原则。老百姓往往关心你给我涨了多少工资、物价是涨了还是落了,但是很少有人关心,你涨工资是按照什么程序确定的?程序是不是科学合理?调物价是不是按照科学民主的程序来做的?
我觉得关心程序和关心结果同样重要,有时候程序更加重要,为什么这样说?一旦我们把这个科学民主的程序抛掉了,一旦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试想在人民公社初期吃大锅饭,农民不用自己做饭、免费吃,这不就是一个惠民工程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从开始的免费吃到最后的没饭吃,问题出在哪儿?文化大革命,开始时
“
破四旧
”
、消灭封建主义有什么不好?为什么最后就演变成十年动乱了呢?答案是:一定要重视制度、体制和办事的程序。
不能一讲民生、一讲福利,就可以把所有的原则都抛掉,这是很危险的,有前车之鉴的,我们真的需要民众在这方面更加的成熟,更加配合、支持政府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四、未来的改革是在多元利益格局下进行的利益调整,与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大不同,应该在理性的精神指导下,用科学民主的办法进行
在
改革开放
之初,当时所有制的成分很单一,基本上是
“
二全民
”
,就是国有加集体。职工八级工资制的收入差距不大,福利待遇很单薄,市场经济尚未发展或很不发达,相当一部分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在那种情况下搞改革是做增量改革,是比较容易得到支持的,也比较好办。现在再进行改革,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利益关系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改革,要更加重视科学、民主的程序;用那种粗线条、拍脑袋、急功近利的非理性办法去改革,不但很难取得成效,很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现在有的人,特别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革,受到分配不公所影响的人急盼改革,受这些利益的影响,可能在改革的力度、节奏、顺序方面难免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应依着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顺序进行改革,科学民主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当然,不管经济领域改革还是社会领域的改革,都需要与政治领域改革协同进行,不可能截然分开。
在社会领域进行改革要更加注重进行方程式改革,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管理和实施。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对改革方案设计的精细化程度有很大提升,改革难度加大了,但是我们有条件走出一条科学民主的决策之路。科学民主的决策之路。
延伸阅读
近看外交 | 在G20峰会近距离感受大国担当
【央视快评】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习近平提出中国主张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习主席开启“拉美之行”第三站!
看图学习·乌镇“网事”丨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习主席这样阐释
近看外交|共同期待!中国将担任APEC2026年东道主
视频丨习近平:中国脱贫历程表明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专题推荐
文化地标里的新重庆
聚焦2024全国两会
聚焦湿地“2024年 重
奉节:高扬思想之旗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