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宁夏35万生态移民工程纪实

2012-04-28 16:17:41  作者:SystemMaster

十二五开局之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
这是一项检验执政能力的德政工程。既要组织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群众搬出来,又要千方百计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
这是一项惠及最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困难群众尽早脱贫致富。
这是一项还一方水土以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移民迁出区300万亩土地将全部用于恢复生态,遏制水土流失,造就一片旱塬绿洲
德政工程
622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润泽了宁南山区。饱受干旱之苦的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乡羊圈堡村二组的村民,却无暇享受这难得的雨露滋润。村民们忙着整理家什,准备着7月搬迁到十几里外平川上的移民新村。
早就盼着搬出这穷地方了。咱这儿旱得厉害,种啥啥不成,我们每月都要到12里山路外的地方去买两次水,一吨水5元,运费60元,一年下来家里光人畜饮水就要花1500多元,这日子咋富裕得了?村民米彦军说。
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羊圈堡村列入整村搬迁规划。羊圈堡村是宁夏最困难群众生存状况的缩影。西海固9县(区)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60多年来这一区域干旱发生几率为72.4%,至今143万人口中有100万贫困群众,其中35万人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恶劣环境里。
西海固扶贫开发受到中央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开展了三西建设、八七扶贫攻坚,已累计异地移民66万人。面对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双重压力,必须彻底解决好最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用5年时间把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与全区、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412日的生态移民动员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说。
35万移民大迁徙被宁夏视作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德政工程。全区总动员,各市县立战表建设274个移民区,首批解决14万生态移民的81个安置区已全部竣工,困难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日子不再遥远了。
民生工程
回汉和睦相处的移民新村团结村,是固原市原州区南城拐子生态移民工程一期项目。20108月从最贫困东八乡搬迁落户的马女儿,正带着她5岁大的一对双胞胎男孩,在宽敞豁亮的大瓦房里看电视。
这里的日子和山上的生活简直是两重天。一袭红衣的马女儿说。这个家里,她和丈夫兰玉明一起料理着一座西红柿温棚、4分枸杞地、喂养着3头牛。说起如今吃自来水、出门走水泥路、坐公交车,村里有幼儿园、学校、医疗站,晚上得闲还到活动站学跳舞扭秧歌的好日子,马女儿笑得合不拢嘴。
炭山,马女儿的家乡,那里的生活完全是另外的样子。全村百余口人为喝水要起早甚至半夜起床到几里外的一眼山泉去一勺一勺舀,住的是多年失修土房,出趟门赶集要走5里山路坐上捎脚三轮车然后改乘公交。
团结村5032506人,91%是回族,大家从地质灾害多发的山沟沟搬迁到这里,组成一个民族和睦大家庭。乡亲们说,什么时候不能忘记是党和政府的移民搬迁为咱拔了穷根!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沙宝成说。
今日团结村是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缩影。柏油路巷道通到家门口,扬黄工程引来的黄河水接入每家每户,户均一栋日光温棚、一亩枸杞、一栋养殖暖棚、一台太阳灶、一座沼气池、一座卫生厕所、两亩水浇地……35万人大迁徙,所有接收安置地均为近水、沿路、靠城等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拔穷根成为这一民生工程的最主要标志。
生态工程
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新村村民马治海,去年9月从彭堡镇清水湾村县内移民落户于此。有着温室种植经验的他,管理好自家大棚的同时,从别人那里又承包了一个日光温室,今年仅西红柿一项收入5000元,现在大棚里倒茬种上了黄瓜。如今他依然惦念着生长了47年的家乡生态是不是得到了恢复?
在贺家湾村,原州区开城镇16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后,修复生态初见成效。政府投资1160万元在那里治理了1万亩荒山,营造了4700亩水源涵养林。今日贺家湾,满山松柏青翠,丁香花盛开,裸露的红窖泥少见了,建成了固原市水源地生态保护区。
35万生态移民相同步,宁夏拟通过实施大六盘山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部干旱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治理等工程,以及南治理、中修复、北监督、局部重点保护、沿黄治理提升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全国的生态移民示范区。
“35万生态移民规模大、任务重,我们要采取非常之策,务实之举,合力推进,把党中央的关怀化作不竭动力,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民生情怀将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写入中国扶贫史册。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