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酝酿时间长达20年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
《通知》称,成渝经济区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通知》要求重庆市、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据悉,《规划》紧密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了40个重大定位,包括:5大战略定位、8个综合定位、22个产业定位,以及特别针对重庆的实际情况,契合当前的发展热点,对重庆两江新区、信息产业培育、汽摩产业发展、航运中心建设、三峡柑橘产业发展专门单独明确5个重大定位。这一系列重大定位,既充分体现了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成渝经济区和全国区域发展中独特的战略地位,又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重庆作为国家战略的内涵,有助于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据了解,《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83个、重大政策40条,总投资估算约4761亿元,我市将因此得到巨大实惠。
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编制《规划》的相关工作,至今天编印成册,经历了整整20年时间,这其间经过了多次调研、数易其稿。正式出台的《规划》对两地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规划》还带给重庆不少重大机遇,包括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等。(记者郭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