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带给这个农业大国农民命运的最宝贵财富是——自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党国英在中共建党90周年庆典来临之际作出这样的表示。
他说,建党之初,中国处在军阀混战、炮火连天的战乱岁月,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更谈不上任何的自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翻身做了主人,这才初尝自由滋味。
“新中国的建立,使得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实现了从备受压迫到饱尝关爱的命运转折,自此走上了自由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给了农民种田的自由,种什么不管了,到什么地方承包土地去种也不管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多种经营方式解放了农民,打碎了束缚农民手脚的锁链。”党国英说。
“国家免除农业税后,种田对于农民来说就不再有税赋负担,在更大程度上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种与不种、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选择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始在广阔的大地上自由迁徙,去寻求更多的财富,现在离开家乡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就有2亿多人。
67岁的赵仰思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他是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滨湖街道办事处高庄村村民,如今负责看守村里河堤上的树木,月收入近千元,家里还有2亩地。
以前,赵仰思的生活比较穷。他记得,是在1978年以后,村子里实现联产承包制,结束“大锅饭”,“老百姓才顿顿吃上了饱饭”。
“2006年起,不用再交‘皇粮’了,不管产多少粮食,都是自己的了。”虽然已过去了5年,种了一辈子地的老赵提起这事仍然很激动。赵仰思告诉记者,这些年农民的日子好过多了。不仅不用交税,还有各种各样针对农民的补贴:种地有补贴,买家电有补贴,危房改造有补贴。
其中,最让老赵津津乐道的是惠农“四补贴”政策,即“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加上国家稳步提高小麦、稻谷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民种粮收益增加了。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钟甫宁说,农民负担过重,千百年来曾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如今免税、补贴、保障等多管齐下,投入巨额公共财政,有望从根本上破解这一千古难题。
但是,中国农民的“自由”还是很有局限的。他们仍然受着许多约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限制着他们拓展更大生存空间,而从居住条件到医疗卫生,他们都难以与城里人相比。
在城里人住进了钢筋混凝土大楼时,赵仰思还长期住着土坯房,他直到2010年初,才申报了政府实施的“安居工程”。政府补贴给他12000块钱,帮他建起了4间新瓦房。
他说:“以前的土坯房我住了40多年,墙壁常年被雨水冲刷,裂了大缝,屋子有点倾斜。赶上刮风下雨天,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要齐上阵接漏雨,住在里头,我有时候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2010年,中央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去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59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36万户。
与农村其他老人一样,赵仰思最担心的事情也是生病无钱治疗。他说,以前有个头疼发热的熬一夜就过去了,只有很厉害才去医院,有时候一年的收入还不够看一次病的花销。
中国政府最近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新农合”覆盖面持续扩大,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55元,其中政府补助达到人均126元。60%以上的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
“前段时间,我生病花了5万多元,‘新农合’给我报销了将近2万元,2010年县里又给补贴了7000元,给我帮了大忙!”赵仰思说。
赵仰思家庭收入在增加。“2006年我家六口人一年的全部收入只有4000多元,而去年光我一个人就挣了7000多元。”他说。
但是,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23:1。这个不小的差距使许多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17日与中央媒体座谈时说,201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
党国英研究员说,消弭城乡差别的任务仍然艰巨。
为使农民变富,中国一直在实行增加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的“双轮驱动”战略。
“当前农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市场化程度不够。”党国英说,“中国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就要给农民更优越的生产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转化为‘专业农户’——即以农业生产为主,经营规模比较大,劳动投入主要在农业生产上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的农户。”
他说:“‘专业农户’在西方国家比较普遍。中国在发展农业规模经济这方面相对比较差,有必要培养一大批‘专业农户’,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也要进一步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等非农业收入比重在不断增加。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66元,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去年各地宣布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有利于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增加。
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相当程度上,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十二五”纲要把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了与工业化、城镇化并驾齐驱的重要位置。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党的好政策,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四个儿女逐个成家立业。我期待农民往后的生活更好一些。”赵仰思说。 (记者 王洪江 潘林青 徐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