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改革探索,重庆这块中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试验田”已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两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千万户改”是重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10年内推动该市1000万农村居民获得城市户口。37岁的重庆居民徐树平是改革的获益者之一,老家在农村的他在重庆主城工作19年,因此前存在的种种限制一直无法获得城市户口,2010年12月,徐树平成为重庆“户改”中第100万个转户进城的农村居民。对徐而言,城市户口意味着孩子上学可免去不菲的“借读费”,自己也将获得更多的养老金。
据统计,截至5月底,重庆已有约200万农村居民“转户进城”。重庆市统筹办测算,到2011年底将有约300万农民工和农村籍学生等重点人群“转户进城”,从而完成“千万户改”的第一阶段改革任务。
|
“地票”的制度创新是重庆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简而言之,地票就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通过将农村宅基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在重庆整个市域范围内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产生新的建设用地指标,从而使农村的土地“飞”到城市。
2008年12月,重庆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两年多来,该交易所已组织地票交易23场,成交价款103.29亿元人民币。按规定,复垦宅基地的农民可获得85%的价款收益,每亩至少9.6万元人民币。
在不少学者看来,就制度设计而言,地票交易制度在不触及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既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又促使城市资本反哺农村。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强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4年来重庆加快填补制度空白,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行多项改革: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以地票制度推动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市场化机制;以公租房为重点探索新型住房保障模式;探索建立以城带乡的金融体制框架;构建重庆主城周边较发达的“一圈”和较落后的“两翼”地区的协调发展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改革,重庆已初步构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