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农机合作社改变种田人生活

2012-04-26 11:52:30  作者:SystemMaster

还有几天就要开始耕田插秧了,四川省营山县济川乡向坝村党支部书记向福元的电话又成了“热线”,“每天都要接到几个邻村和周边乡镇预约耕田插秧的业务,我们正在加紧做好农机的检修,准备春耕生产派上大用场。”向福元说。原来,向福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营山县济川乡向坝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

“逼”出来的农机投入

向坝村是全县有名的米粮仓,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有土地1250多亩,人均只有几分田,但在家的劳力不足100人。前些年,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农田甚至出现了撂荒。40出头的4组村民黄荣昌却选择了留守,理由很简单:都不种田了,大家吃什么?加之自己还有一门喷漆的手艺,可以做到农忙种田农闲挣钱两不误。于是,他在种好自家的2亩多包产田的同时,又“捡”起别人撂荒的水田悉心耕种,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后来的10多亩,逐渐成了种粮大户。

由于种田辛苦程度大,种植成本高,他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更轻松、更快捷的种田方式?”2005 年,营山被列为农业部农机装备项目试点县,单台农机的最高补贴标准可达30%,在县农机局的大力宣传、鼓动下,黄荣昌购买了第一台旋耕机。“过去靠人工耕种,耕一亩田要一天时间,自从用上了旋耕机,一天就可以耕作六七亩。”尝到机械化耕种的甜头,到去年为止,黄荣昌共购买了6台农机,实现了耕、整、播、插全部机械化。目前,他的全部农机家当价值3万多元。

“效率比传统种田至少提高一半,亩产增加10%以上。”向坝村5组的农机大户卢兆勤也同样深有体会。目前,他家依靠农机一共耕作30多亩稻田,年种粮收入近5万元。

“统”出来的效益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一台价值两万多元的农机只需几千元便可到手,向坝村种粮农户的购机热情空前高涨,到去年底,全村共购买耕整机、插秧机等农机达100多台(套)。在满足自家耕种的同时,不少大户开始承担对外作业,既为自家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为缺劳户解了忧。

2009年,在县农机局的积极促成下,向坝村的6户农机大户终于走到了一起,通过深入协商,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向坝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以农机、劳力入股,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按照“统一调配、统一收费、统一核算、统一安全标准、统一生产质量、统一技术培训”的原则,分布在各家各户的农机开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去年合作社的营业收入40多万元。光是我一家就分了1万多元的纯利,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年近六旬的卢兆勤说。

如今,向坝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各类农机70多台(套),社员已发展到16人,每年机械耕、整、播、插等服务面积4000多亩,作业区域延伸骆市、东升等乡镇,拓展到蓬安、高坪等地。

“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种田。”向福元说。据了解,如今,该村的机械化耕作率达95%以上,全村不仅没有一处撂荒田,周边村组的100多亩撂荒田还成了向坝村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