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是脱离群众。
这些自警自励的设问,始终铭刻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心头。
新形势下如何经受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最大政治考验?各地党员干部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动。
春和景明时节,深情的足音在回响:
在陕西,20多万名干部奔赴10.4万个基层联系点,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为民解忧解怨解困;
在福建,10多万名干部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接地气、办实事、促发展;
在浙江,8万余名干部“进村入企”,强化服务,助推发展……
在北国春耕一线,在南方乡村地头,在沿海小微企业,在西部脱贫战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百万党员干部自觉深入基层,直接服务群众,挥写着科学发展的时代图景。
党员干部下基层,年年有,而今可有啥不同?
“过去提倡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你们对干部下乡有什么新想法?”4月10日,湖北省麻城市微风轻拂,市委书记杨遥来到宋埠镇彭店新村问计于民。
话音甫落,村民徐能贵抢着说:“老‘三同’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同吃、同住,我们在地里忙,还要回家搞招待。同劳动嘛,干部进了大棚也帮不上什么,只要能帮我们解决种大棚蔬菜的信息、技术和销路就行啦。”
另一位村民曹永应接过话头:“干部下乡,要继续发扬老‘三同’的精神,关键是要‘同’老百姓心连心。”
一个看似寻常的发问,一个有些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回答,何尝不是这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求真务实的一个缩影?
下基层,要身到,更要心到
贵州省安顺市质监局锅检所所长庞巍刚下基层的时候,遭到了“冷遇”:去一个农民家里拉家常,老乡并不热情:“上面派干部下来也好几回了,就那么回事。”后来这位老乡的猪得了病,庞巍赶紧联系畜牧局的技术指导人员治疗,挽回了2万多元的损失,“就这么一件事情,老乡对我感激不尽,到处说‘干部下基层,老百姓真的得到了好处。’”
党员干部只有多用脚步丈量民情,和群众坐在一起、干在一起、乐在一起,才听得到群众的心里话,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在一次走访中,来到横港社区沿江新村,居民们不客气地反映,入住新居好几年了,但天然气一直未通,尤其听到老年人说生活不方便时,姚玉舟坐不住了,现场提议,采用居民原所在工作单位拿一点、政府补一点、居民出一点、供气单位让一点的方式,400户居民很快用上了天然气。
准确的民意上来,正确的决策才能下去。2011年9月以来,安徽部署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问需问计问民生。省市县乡党政及部门领导班子成员5.5万多人,村(社区)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2.9万多人参与了走访。省市县共收集梳理问题8.3万个,初步解决6.6万个。
下基层,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只有真正了解基层实际,了解群众需求,才会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大事”来做,才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实事”来抓。湖北省委党校一位教师直言:个别干部讲话时一套一套,动不动拍着胸脯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可需要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时,又忘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样长期下去非常危险。
过去了解基层不等于现在了解,对基层的认识不能刻舟求剑。一名派驻基层的干部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很多干部出生在农村,逢年过节也回家看看,但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农村的印象模糊了,对农业的事情生疏了,对农民的感情淡薄了。我们承担的工作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最怕瞎指挥,不了解和半了解、不熟悉和半熟悉就容易瞎指挥。
走基层,有没有浮光掠影,还要看是否善于发现问题。今年农历正月初九,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第四次来到大悟县最偏远的玄坛村,检查督办挖塘工作。看到该村挖塘情况公示栏,张昌尔转身问村支书黄庆稳:“上次说计划整治13口塘,为什么增加到35口?214万元的资金从哪里来?会不会增加村级债务?”张昌尔与黄庆稳仔细算账,认为计划数还是过大,可能加重群众负担,最后商定工程要实用、节约、从简,“群众对挖塘堰积极性高,但是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
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动真情方能知实情,听得到群众的“顺耳话”,也听得进群众的“逆耳言”,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解民忧,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
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看的是行动,而不是表面文章。有一次,湖北省直机关的一个“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队在驻点团风县总路咀镇居委会开会,居委会的党员干部代表陆陆续续把后排座位坐满了,有位老党员来得晚了,只好坐在前排,刚坐稳,忽然站起来说:“这是领导的位置,我不能坐。”不管怎么劝,他还是挤到后面去了。
不愿挨着干部坐,这件小事让工作队员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一年多的驻点帮扶,除了筹集资金,工作队员多次卷起裤腿下工地,4个驻点村37口当家塘一一整治完毕,昔日的“碟子堰”、“筛子堰”蓄满了水。今春挖塘堰工作结束后,铁铺村“秀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