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田地荒芜、农村社会“空心化”现象令人担忧,农村养老更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
我老家一个远房爷爷,鳏居20余年。因家境困难,小儿子在外省当了上门女婿,大儿子因脑子有问题长年在外漂泊,对爷爷生活不问不管。爷爷自2008年初87岁时突然瘫痪在床到2010年底去世的两年多时间里,全靠乡邻们送些食物和水维持生命。我每次回老家,总要给他带点吃的,他也总是跟我说些悲伤的话:“唉,人老了难,子女没有能力更难。天老爷早该让我死了,留下这口气没人管实在造孽。”听我母亲说,爷爷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只要听到有人过路就喊,让人送点食物和水,他最后是被饿死的。
再说我母亲。她今年74岁,患支气管炎10多年了。2009年,母亲因感冒导致支气管严重感染,入住我所在城市的最好医院治疗。经历重症监护室医生抢救及辅助治疗,半个月花掉了54000多元。还好,我有四兄弟,医疗费负担不是很大。今年1月,母亲旧病复发。从3日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到18日出院,花掉医疗费6400多元。好在老家农村实行了新农合,报销后个人仅支付1000多元。除夕夜,老家小弟打电话说母亲又病重,需到医院抢救,又将母亲送到医院。到2月20日,住院半月的母亲感觉病情好转又要求出院,我没办法,只得赶回去将她送回家。这次医疗费花掉了7400多元,个人支付了2000多元。2月23日,回家才3天的母亲病情又加重,要求到医院救治,于是我又请假跑回老家,将她送往县中医医院治疗。中医院几位医生听了胸音、把了脉后拒绝接收病人,说昨天晚上一个与我母亲一样病情的老年人,到医院第二天就死了。我与弟弟们商量后也不顾母亲反对(母亲担心死在城市火化,一直不肯到市医院治疗),就将她带到市里原来的医院,找到她的原主治医师给她看病。经过抢救,母亲病情得到控制,我们心里宽慰了许多,但估计这次又得花掉几万元医疗费。
几经折腾,我深感身心疲惫。而更让我不安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老家与我母亲同龄的长辈有65个,其中15人因子女缺乏经济能力或赡养不力,生活十分艰难,还有12人常年生病,难以得到及时治疗。目前,农村养老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公共养老设施几近空白。仅有的以乡(镇)为单位修建的敬老院,多半只接收“五保户”,而且设施相当落后,护理水平也跟不上,一些“五保户”还不愿往里住。
我从母亲住院想到了社会养老。农村养老如此,城镇养老也好不到哪儿去。城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社会养老管理机构,各项制度安排跟不上,基础设施奇缺,居家养老仍是主流。这种传统养老模式难解老年空巢寂寞和生活上诸多不便的问题。10年、20年后,我们这代人(多数只有一个小孩)的孩子,能承受家庭养老之重吗?所以我到医院看母亲时,安慰同病房的老人说:“你们现在是幸福的,至少膝下都有几个儿女,经济上、精力上都比较好办;我们只有一个小孩,将来老了不仅孤独,而且小孩在经济和精力上都无法承受,大部分老年人只有到敬老院去生活。”说到这里,我心凄然。
当今中国这种自发式的传统养老模式以及目前的养老现状,不仅是家庭之痛,也是社会之痛。
农村老人就怕生病
前些日子,村上阿三伯88岁的老伴患病住院,住了十来天便出了院。阿三伯想让老伴继续治疗,可儿子对他说:“已经花了8000多,再待下去钱你拿出来!”这让阿三伯哑口无言,因为他根本拿不出钱。于是村民们纷纷议论,说阿三伯的老伴怕也就是个把月的事了。
当地农民对老人“百年”的观念是:死要死得快,别拖累家人。一旦高龄老人突然患病,一般象征性地送医院治疗,以免村上的人和亲戚朋友说子女不孝,落下话柄。如果感觉花费太大或根本只是拖时间,就只好出院甚至准备后事。农村老人不怕老,怕的是生病没钱治没人照顾。到了晚年,老人生活全靠子孙良心,若遇上不孝子孙,那真是悲惨万分了。
自从每月能领到110元养老金后,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都非常开心,说全靠国家过活,平常买菜抽烟喝茶买药就指着这点钱了。钱不多,可在老人们心里却异常温暖,因为平时儿女也不见得每月能给100元钱。在老人们眼里,国家这个平时模糊的概念此时甚至比儿女都亲,可一旦生病住院,国家就鞭长莫及了。所以老人们盼身体健康无痛无病,真的到了那么一天,只希望一觉睡下去再也不睁眼,这算是最有福气的死法了。
生活在农村20多年,我目睹了太多老人病无所医、老无所依的情况。每每想到那些苍老的面孔,心里好痛好痛。
张阿姨的苦恼
我家在湖北巴东县城,是山区。寒假回家串门,听一位姓张的阿姨讲到了她面临的“养老困境”。她的大家庭包括双方4位60多岁的老人。老人们都在农村,已失去了劳动能力,还多多少少有些病。她有个读高中的女儿,正在准备高考;她自己的妹妹在外地打工。张阿姨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月的收入加起来不超过2000元。她说:“这样的收入一方面要供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和女儿的高中花费,马上就要面临女儿读大学的大额花费,还要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双方父母!”其经济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本来经济上的负担已够让她头疼,她每周还必须抽时间回家照料父母的基本生活,顺便要买点水果、蔬菜和药,请假太多耽误工作又要扣工资。张阿姨说:“实在没办法,动过念头送父母去养老院,这样只多花点钱吧!但丈夫一听,立马义正词严地说:‘不孝!等着别人数落你,看你脸往哪儿搁!’碰了一鼻子灰后,我就再也没提过这事。哎……”在场的亲戚朋友似乎都能体会到她这种无奈,甚至也有相同的无奈,却都不吭声,因为家乡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都认为这样才是尽孝道。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如今“4+2+1”型的家庭非常普遍,加之社会压力的增大,家庭养老这种模式让不少夹在老人和孩子、工作和家庭中的人感到不堪重负。所以,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