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大足区:农综开发蝶变“1+N”新业态

2016-12-26 11:32:56  来源:大足农综办  作者:SystemMaster

深秋的大足,已有了几许寒意。

但在大足广袤的乡村,4000亩芳香产业园区、2000亩原乡荷花村,游客仍川流不息;金桥农机、春伟农机秋闲土地专业化深松、2000亩的福寿生态园整形工作如火如荼。

“大足农村好闹热!大足农业好火爆!大足农民好福气!”来到大足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如此感叹。

“闹热”源于农综开发 治理田土逾50万亩

“大足作为粮油生产区,农业仍然是全区工作的重头戏,农业综合开发更是这‘重头戏’的领头羊。”区农综办主任刘永明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足人就依托“三河三路”(赖溪河、窟窿河、怀远河,大铜公路、大邮公路、大荣公路),在100余万亩的耕地上,开启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建设步伐。

当初的一片片“冷浸田”、“烂脚田”、“沙谷地”逐年向“小田变大田”、“小土变大土”、“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蝶变。

近5年来,全区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围绕农综“一盘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务、各记其功”的原则,打捆使用数亿元资金,形成了资金“攥拳头”、合力共建农综项目的新格局,先后在中敖—龙岗—智凤—龙水、三驱、铁山建成高标准农田13.76万亩。

如今,大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全覆盖27个街镇,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2.97万亩,坡瘠地改造2.76万亩,农业生态工程1.4万亩。建成小型蓄水塘堰78座,排灌站55处/1926.5千瓦,疏浚渠229.65公里,地下管道97.24公里,衬砌渠道587.86公里,桥、涵、闸13146座,机耕道79.02公里,砼人行便道368.21公里,水泥板路226.43公里,防护林3.41万亩。

据统计,26年来,实际完成总投资5.467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43677亿元,改善灌面26.97万亩,除涝7.58万亩,控制水土流失99.86平方公里,扩大粮油面积35.18万亩,新增机耕机收面积10.75万亩。

“火爆”源于规模集约化 286家企业地里“淘金”

大足农综开发成果吸引了各路农业投资者的目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破土而出。

9年前,来自浙江宁波的黄承平成为敢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来到大足创办重庆沁旭熊猫雷笋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砸下2000多万元,在宝兴、雍溪、万古等地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设雷竹基地,2015年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2016年7月公司成功上市新三板,成为大足首家农业上市企业。

“我来大足投资农业,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农田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像黄承平一样,3年前,重庆嘉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通过租赁方式,在高升镇旭光、太和等村,流转高标准农田和治理土地5000余亩,打造集健康生态体验、产品深加工、美丽乡村旅游的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芳香产业园区。目前,500亩芳香植物育苗基地投产,培育薰衣草、香紫苏等20多个芳香品种,移栽约4000亩,正着手建设精油加工厂。

在农业综合开发引领规模集约高效农业发展的同时,专业农机服务也迅速跟进。

2015年初,金桥农业机械公司一改过去重耕重收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包括提供生产过程中的集中育秧、机械化耕整、机械化插秧、统测统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等6个环节作业服务。

当年9月,本土农民王太春四兄妹投资近300万元,购进时令农机设备组建农机服务股份合作社,参与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2016年,探索1500余亩的水稻“全托”服务模式,每亩可节约成本1500元左右,受到农民朋友欢迎。

截至目前,大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吸引了浙江、重庆、四川及本区的投资经营主体达到286家,通过租赁、承包、农民入股等方式,土地流转达到90%以上,总投资逾10亿元。蝶变出‘1+N’的“稻+虾(鳅、鱼)”、“稻+油”、“稻+菜+菜”、“稻+草莓+观光+农家乐”等农业开发模式,涌现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5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27家。

“福气”源于多收入叠加 10万农民“钱”景广阔

“我家过去就靠种4亩地生活,一年种粮辛苦下来还要倒贴。自201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后,顺华蔬菜合作社把我们社的土地全租赁了,每年除获得亩补偿稻谷300公斤的计价收入外,父母和妻子就在基地帮工,年总收入也有几万元,很划算。”智凤街道新店村村民胡才明如是说。
宝顶镇倒庙村4组村民谢峰一家,除3亩多高标准农田转包给经营大户获稻谷计价补偿外,父母则在1亩旱地上实施草莓—蔬菜轮作,小两口则到就近的稻香村农家乐上班,生活老板负责,两口月净收入4000余元。

自己当“小老板”收入则更高。智凤办事处高笋村村民梁贞德,5年前还在外打工,高标准农田进村后,毅然回乡成立蔬菜股份合作社,承包200亩地种植金针黄花菜。2016年实现高单产2500余公斤,近40吨鲜黄花菜首次空运北京中央蔬菜批发市场。谈及效益,老梁笑着回答:“对半以上”。

大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发农民收入蝶变,形成多渠道收入叠加效应。据调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村民多种方式增加收入,一是种粮型,利用机械化和现代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二是经果型,政府引导成片种植枇杷、葡萄、中药材等;三是“工人型”,如就地为承包业主打工,既照顾家庭、增加收入,又学习先进技术;四是老板型,自己承包土地搞种养殖,或结合乡村旅游搞农家乐等;五是经营型,从事农产品贩运、销售等。

数据显示,大足农综开发项目区的农民合作社664个,其中股份合作社53个;家庭农场454个,其中工商注册登记160个;市场主体483个、农家乐445个。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就业10.1万人,带动脱贫致富1.34万人。

黄泥科技推广区

龙水横店高标项目区

三驱项目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