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人民意志: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2-04-18 11:57:38  作者:SystemMaster

2011年4月2日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这份非同寻常的决议是一千多万成都人民意志的最高体现形式。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成为全体成都人民的共同意志,不仅证明,7年多的成都实践得到了全体成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而且表明,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必将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在未来的发展中,引领成都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成都必将迎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美好明天。

一、《决议》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成都7年多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推进城乡一体化7年多来,成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对此感受最深,因此也就最有发言权。

成都市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决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3年以来,成都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在城乡基层推进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改革,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成功战胜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并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走上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事实上,“十一五”期间,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成都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但就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滑坡的背景下,成都逆势上扬,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奇迹,成都人民清醒认识到,这与发端于2003年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坚持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如今,成都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取得了新成效,枢纽建设加快推进,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功能进一步增强;不但产业功能区建设进展良好,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实现了新跨越,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而且民生进一步改善,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牢固。特别是在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中,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实现了城乡并轨;农村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顺利启动,标志着成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基本框架。

所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对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作出重要总结和高度评价。《决议》指出,成都历时7年多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涉及城乡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革,也是一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经济上,它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一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方针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政治上,它有利于从基层基础层面实现管理民主和社会和谐,为成都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成都的探索实践完全符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成都实际。

决议精神准确体现了成都人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和理解,人民也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对城乡一体化作出了自己的总结和评价。对于这场由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和推动,并最终惠及成都一千多万人民的改革来说,人民的评价,高于一切!人民的意志,高于一切!

二、《决议》明确了成都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责任

城乡一体化,发生在成都;但是,城乡一体化所要解决的城乡分割的问题,却是在中国带有共性的问题。经过7年多实践,成都人民对此的认识也更加清晰。

成都市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决议》指出:成都7年多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突出表现在区别城乡居民身份的二元户籍制度,障碍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的体制机制,根子在不易理清的农民财产权利。统筹城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赋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利,实现包括劳动力资源在内的城乡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一体化的任务和目标,绝非成都一城一地的问题,因此,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是一场党领导下,顺应现代化规律、完善城乡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革,也是一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早在2002年的十六大,中央就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接着,中央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并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列为“五个统筹之首”。

也是2002年,四川省委正式提出“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要求。

于是,2003年成都拉开了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大幕。从十六大到十七大,再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成都走在前面的每一步,都与中央和省委精神和要求一致。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抗震救灾工作期间,就作出了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重要指示;当年12月,在四川考察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时,他进一步要求成都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方面取得突破,不断积累经验。温家宝总理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多次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作出过重要批示。

最近几届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都对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同志十分关心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多次实地调研并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省作出了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定,把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自上而下的肯定与支持,让成都的改革步伐更加坚定。在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随即制定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并于2009年5月获得国务院批准。《方案》明确了成都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作为试验区的成都来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光荣任务,也是全体人民托付的崇高使命,同时,还是成都主动承担的历史责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