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海市政府通过官网宣布,上海今年将加强部署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
寸土寸金的上海,发展一直受土地瓶颈的制约,而在郊区有大片的农业用地由于未集约利用,生产效率低下;但一方面,一些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则因为制度因素难以直接利用,对于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课题在上海一直是相关职能部门重点突破的
记者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获悉,在2009年启动的上海稳定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承包关系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一共涉及了上海9个区县、97个涉农乡镇、1113个村。至2011年11月底,承包合同签订率为99.68%,权证发放率已达99.44%。
而进入2012年,对于土地流转的研究与实践则推动迅速。1月16日,上海市农委发布了8号文《关于切实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而在2月1日,上海市农委针对上海的土地流转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的工作会议,上述9个涉农区县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土地流转管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和方法也将被推广开来。
但一些制度上的掣肘也在依稀被揭开。上海农委8号文甚至提及:土地流转中,对于土地需求量大的地区,要探索建立公开公平的出让程序,通过招拍挂等办法,将土地优先流转给生产技术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经营者。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全面建成
据悉,为了推进土地流转,上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目前已全面建成并开始运行,目前已经累计建设完成74家乡镇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上海涉农地区承包地流转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
按上海的规定,上海的乡镇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至少配备3至5名管理人员,每个村则设置1名流转信息员;由于土地流转繁杂涉及众多法律及补偿问题,上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也已形成。
9个涉农区县全部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共配备仲裁工作人员35名,设置专职兼职仲裁员102名;97个涉农乡镇均建立了调解机构,聘请了调解员237名。至去年11月底,上海已受理的820多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中,已调处818件。而一套“上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系统”,经过近三年的开发、设计、测试、完善后,已在上海97个涉农乡镇进行推广运用。2011年12月4日,系统已正式通过由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验收专家组的评审。
严禁变相“圈地”
本报从上海市农委了解到,目前外来的农民在上海郊区务农也相对较多,上海将集中力量对来沪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一次普查,了解其经营状况。而上海将加大推进农民以流转、入股等形式形成和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方式推进合作经营。
以上海郊区金山吕巷镇白漾村样本来看,在2011年年初时,白漾村就有33家农户签订了《上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将签订的89亩土地流转给当地的施泉葡萄园,以建立该示范基地。而农民在解放了劳动力之后,就可以出门打工,另外转租给葡萄园的土地,又可以获得一些收益。
2月1日,上海农委的推进土地流转专题的工作会议上信息显示,上海要引导更多的郊区农户进入乡镇流转平台进行集中流转,同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土地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集中;已流转但未进入平台的流转信息要尽快录入全市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系统。
此外,这项工作自然也要争取到各区县领导对于这项工作的支持,尤其是利用财政资金进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政府同时强调,要禁止改变基本农田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法进行“圈地”和“囤地”。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