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对此,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大声疾呼:“要把农民向农村转移,不能再向城市转移。”
陈世强委员的这声疾呼来自两会代表委员关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两大问题的热议。这两大难题同时出现多少有些奇怪,既然用工荒又怎么会就业难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明白。用工荒是相对的,而就业难却是绝对的。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农民工总量为2.53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再结合新闻中的中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我们就很容易看出,仅仅是农民工就是过剩的,这还不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据预测,整个“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并保持在高位。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不仅仅如此,因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又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这事儿微观了讲涉及农村的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困境,宏观了说又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一边劳动力过剩,一边劳动力不足,无怪乎陈世强委员会大声疾呼:“要把农民向农村转移,不能再向城市转移。”
然而人往高处走,追求幸福的脚步并不会因为这样的大声疾呼而减慢,尤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讲更是如此。用工荒正是他们慎重选择的结果,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打工者,他们已经将自己融入了城市。与他们的父辈不同,除了工资之外,他们还要择业,还要发展,还要体面的生活,这些都是农村所无法给予的,这将近一亿的拥有新思想和选择权的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想实现“把农民向农村转移”的目标,首先就需要让农村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行。我们不可能通过封闭城市的大门而让农民工“回心转意”,当有人提出要通过提高城市的生活成本逼迫农民工退出城市时,其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用工荒。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农民工们“城市进得来,农村回得去”,这就需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安排。一方面,要加强城镇化建设,让农民工成为“城里人”,同时企业用工待遇,社会福利保障都应该跟上去,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温家宝总理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也只有足够的吸引力,才会带动农民工返乡的脚步。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