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胡锦涛:让七彩土地上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2012-04-17 17:02:01  作者:SystemMaster

“听说前几天云南的旱区下了一场雨,这场降雨覆盖面大不大?雨量有多少?”

3月7日上午,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前来参加审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关切地询问正在发言的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代表。

“全省有110个县市区下了雨,最大降雨量超过50毫米,但也有40多个县市区降雨量不到5毫米。”秦光荣回答道。

由于受特殊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云南已连续三年遭受严重干旱。胡锦涛关注云南旱情,牵挂旱区各族群众的生活,多次就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这次到云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插话询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旱情。

秦光荣在发言时向总书记报告了云南旱区的最新灾情:旱灾已造成昭通、曲靖、昆明等地76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亿多元。全省上下正采取措施保供水、保生产,奋力夺取抗旱救灾胜利。

说到最近的这场降雨,秦光荣对总书记说:“从降雨效果看,部分地区旱情有一定缓解,但全省旱情还很严重。”

“这就要求我们的抗旱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胡锦涛强调,云南连续遭受严重旱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少困难。一定要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努力保障春季生产用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针对云南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云南省省长李纪恒等代表在随后的发言中都提出希望国家加大对云南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中央有关部门在这方面都已有了安排,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今天也来听会了,让他们说说吧。”总书记对代表们说。

“云南一直是国家水利建设支持的重点。”前来听会的水利部部长陈雷说,“去年全年在云南水利建设上投入的200亿元中,中央水利投入占60多亿元。前不久,国家又给云南安排了1.1亿元特大抗旱经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云南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总书记明确表示:“对于像云南这样的地区,在水利建设上应当给予适当倾斜。”他又特别叮嘱说:“关键是要把钱用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代表们发言中讲到的民生问题,胡锦涛听得格外专注。

“以我的老家迪庆为例,如今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一笔新农保补助。”在省民政部门工作的王树芬代表讲述了这些年保障民生政策给各族群众生活带来的实惠。

“目前新农保在云南覆盖面有多大?标准是多少?”总书记问。

“新农保去年已经覆盖全省60%的县市区,标准是60岁以上每月补助55元。”王树芬回答。

“今年云南能够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吗?”总书记接着问。

“这是省里今年的工作目标,我们一定努力完成。”

听到王树芬肯定的回答,总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

临沧市沧源县县长徐向东是一位佤族代表,他在发言中述说了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等一系列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发展政策以来阿佤山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危旧房改造,2005年以来已经新建改造了2万多户民居,有8万多人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

“现在沧源县还有多少户茅草房、杈杈房?”总书记放下笔问道。

“全县大概还有8000多户。”徐向东回答道。

“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每户大概要投入多少?”总书记又问。

“盖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五六万元,现在的政策是政府给每户补助1万元。”

总书记侧身询问前来听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这8000多户茅草房、杈杈房在不在国家‘十二五’农村危房改造范围里?”

“这种情况可以纳入改造范围,请总书记放心。”张平回答。

“一定要在‘十二五’期间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总书记叮嘱道。

2006年5月,胡锦涛曾来到现已更名为普洱市的思茅市,深入倚象镇营盘山移民扶贫搬迁点实地了解群众脱贫致富情况。来自普洱的沈培平代表告诉总书记,移民们如今都住进了新房,当年简陋的移民扶贫搬迁点变成了漂亮的移民新村。说着,他拿出到北京开会前刚拍的几张新村照片送给总书记看。胡锦涛接过照片仔细观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总书记强调,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尤为繁重。要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更好满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

热烈的讨论,坦诚的交流,务实的回应,让代表们发言更加踊跃——

“‘云花’、‘云茶’、‘云药’等‘云’字品牌已经名声在外,建议云南农业产业发展坚持走品牌化、生态化发展之路,在国内外叫响高原特色品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