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农村自助养老创新,还是无奈?

2012-04-17 14:33:01  作者:SystemMaster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安丘市凌河镇阳旭村,村民自发办起了“老年公寓”,老人们在这里相互照料生活,精神上也得到了慰藉。然而,“老年公寓”建立的背后却是子女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无法照料老人、公办农村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实。阳旭村的自助养老,到底是农村养老的模式创新,还是囿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儿女外出无人照料

“烤烟房”变养老院

在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阳旭村的村西北角,有一片“老年公寓”。这里住着村里的60多位老人,之前这里是加工烟叶的“烤烟房”。2000年,村里的吴建章老人被村两委安排到“烤烟房”看大门。后来“烤烟房”逐渐被废弃,而吴建章和他的老伴却留在了这里,成了“老年公寓”最早的入住者。

在征得村委同意后,由子女出钱,修缮村里的“烤烟房”,将其改造成可居住的房屋,并通上了水电,村里的一些老人陆陆续续搬了过来。老人们在这里相互照料,平常聚在一起聊天、下棋等,精神上也得到了慰藉。阳旭村就此掀起了一场农村自助养老运动。

村主任助理兼会计潘建伟认为,现在村里的“养老公寓”,主要住着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子女已经在外地定居工作,却不愿意搬走的老人;还有一部分是子女出去打长工的老人;此外,就是部分在省内打短工的青壮年的父母。将这几部分老人集中起来,相互照料,再加上一些留守村民也时常到“老年公寓”去帮忙,基本上能够让在外工作的,出去打长工、短工的村民放心。

去年5月刚刚上任的村主任王春红说,“老年公寓”就是村里的敬老院,现在村里没有钱,只能出地出房,吃穿由子女负责,而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没有。有老人认为,养老不仅仅靠物质,还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一点上,单靠发钱解决不了问题。

吴建章老人坦言:“在电视上看到城市社区的老年活动室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十分羡慕,不知道什么时候村里也能有?”

乡镇养老一床难求

自助成为无奈之选

一方面,空巢老人增多,而另一方面目前安丘市的公办农村养老机构也已经到了“一床难求”的地步。

目前,安丘市13处乡镇养老院已经基本住满,供养的主要是“五保户”老人。截至2011年底,全市农村2800多名“五保户”老人中,仅有564人能到乡镇养老院进行集中供养。生活困难、无人照顾的“五保户”老人想进乡镇养老院还得排队,更不用说其他老人。

“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百万人口大县,13.8万的农村老龄人口,13处乡镇养老院, 1500来个床位,养老机构床位确实有点少。”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基层官员介绍,近年来,安丘市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撤并乡镇,被撤并乡镇的养老院也慢慢撤掉了。新合并成立的乡镇,老年人口增多了,而养老院的数量却少了,规模扩建也没跟上,造成了现在养老院床位紧张的局面。

记者在走访凌河镇敬老院时,吴中利院长认为,没有固定且逐渐增加的财政投入是造成养老院床位紧张的主要原因。“乡镇敬老院的日常运营资金来源主要是乡镇财政拨款,但是每年都不固定,要根据乡镇财政收入的好坏决定。遇到乡镇财政收入年景不好的时候,财政拨款就会比较少。”

潘建伟坦言,现在村里之所以支持“养老公寓”的发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哪个老人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围绕在身边伺候,既有亲情的慰藉,又有物质的保障。但是,现实是不出去打工,单靠种地收入实在太少,连养家都困难。”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