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农村“麻雀小学”如何变身

2015-08-03 16:15:48  来源:瞭望  作者:张亮

在一定时期内,村小必须坚守,村小的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但这份“坚守”和“改善”也要因地制宜、有章可循,实现“高效坚守”和“精准投入”,不能因为花的是“良心钱”而大手大脚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太阳洼小学是一所由香港爱心人士捐资修建的村小。2007年建成时,学校还有50多个孩子。而如今,这个学校只剩下4个学生。记者走进这所空荡荡的学校,校园里难觅学生身影,也听不见朗朗读书声,操场上种着玉米,教室门前的野草已经长得没过了膝盖。

“以前学生多的时候,踩得校园里的草都长不起来,现在学生少了,草长得很旺盛,还要拿农药打。”太阳洼小学校长王琦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宁夏西海固农村地区多所“麻雀小学”走访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扶贫移民搬迁步伐的加快,农村小学生源大量流失。但同时,尚未撤并的小学和教学点持续迎来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不少农村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学生流失的大趋势下,针对村小“撒胡椒面”式的投入难以见效,易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他们建议,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也要“精准发力”。

农村生源大幅流失,“麻雀学校”困境中坚守

在六盘山镇,像太阳洼小学这样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的村小共有5所。而在固原全市,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的学校有120多所,占全市农村小学总数的15%以上。

造成农村学生大量流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儿童跟随打工家长进入城市;另一方面,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实施35万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工程,大量居住在山大沟深西海固山区的孩子被搬迁到黄河灌区。

记者在多所农村小学看到,由于农村学生急剧减少,小学校园一片凋敝冷清景象。更为严重的是,原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崩塌,农村教师和学生都难以适应,教学水平持续下滑。

六盘山镇和尚铺小学一共有三名学生,两名教师。校长杨成武说:“学校目前三年级一个孩子,二年级两个孩子,平时上课就在办公室面对面地辅导,剩余时间三个孩子在一起上自习写作业。”

当了一辈子农村小学教师的杨成武感叹,孩子越少,书反倒越难教了。他说,学生多的时候,提一个问题下面举一片小手抢着回答问题。现在提一个问题,下面冷冷清清,老师学生大眼瞪小眼。

“麻雀小学”的教师普遍反映,冷清的课堂难以让教师进入状态,也无法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的氛围。不但如此,由于学生太少,“麻雀小学”普遍缺少副课教师,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几乎全部无法开展。一些农村教师说,学生越少,教学质量越上不去,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源流失,形成了恶性循环。

学生越走越少,投入越来越多

记者走访发现,和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相反的趋势是,针对农村学校的各类投入越来越多,这些以硬件建设为主的投入不但使用率低,还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2012年,政府财政投资65万元为和尚铺小学新建了4栋整齐的校舍,共24间教室。到2015年,和尚铺小学只剩下4个学生,但是学校还是在今年春季迎来了大工程,24间校舍全部加盖了保温层。

杨成武说,学生规模很难再有反弹,校舍闲置将是长期状态。但学校迎来的各项投入持续不断。前一阵上级教育部门投资把所有校舍都装上了保温层,下一步还计划把整个校园地面硬化起来。

和尚铺小学并非孤例,在六盘山镇杨庄小学、农林小学,这些“麻雀小学”和其他学校享有同样的投入,但修葺一新的校舍绝大多数从一开始就闲置着。在已经搬迁完毕的六盘山镇花果村,记者看到村小花果小学操场平整,校舍崭新,但如今已大门紧锁,整所学校彻底荒废。

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仍较差,无论软件、硬件都急需加大投入改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针对村小、教学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这些投入很多并不匹配现有学生规模,也没有考虑未来学生流失趋势,“鸵鸟的装备套在了麻雀身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杨庄小学校长王祥说:“现在社会各界重视农村教育,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这很有必要。拿加盖保温层来说,这的确解决了冬天教室温度过低的问题,但我们师生加起来只需要一栋校舍就足够,装修时还是把所有校舍都加盖了保温层,这必然造成不小的浪费。”

农村教育投入如何精准发力

记者在几个“麻雀小学”走访发现,留守学生多数是家中经济困难或家中父母有病残者,家长没有能力带孩子进城念书。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村小是他们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受访教师和乡镇基层干部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村小必须坚守,村小的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但这份“坚守”和“改善”也要因地制宜、有章可循,实现“高效坚守”和“精准投入”,不能因为花的是“良心钱”而大手大脚。

第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要与当前学生规模相匹配,并结合未来变化留有一定空间。杨成武说:“我对我们村做过摸底,未来几年有一些适龄入学儿童,但这些家长看到村小如此冷清,都已经计划带孩子进城上学。所以未来几年内学校学生数量只会进一步减少。按照这样的趋势,教育部门不宜再大规模投入改善学校的各类硬件设施。”

受访农村教师建议,一方面,针对办学规模已经严重缩水的学校和教学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摒弃大规模、统一化的投入,应针对每个学校制定单独的投入计划。另一方面,对未来几年学生规模有较大变化可能的地区组织摸底调研,在摸底本村学龄前儿童家庭就学意愿的基础上,结合移民搬迁政策,对学校未来几年学生规模做出基本判断,并预留一定空间,科学合理决定各类教育投入的规模。

第二,“撒胡椒面”不如选择重点学校“精准发力”。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以六盘山镇为例,各个村小之间路程并不遥远,硬化道路也已连接各村。将各“麻雀小学”学生集中在一处教学并非难事。

“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与其将资金、资源撒在各个小学,不如集中起来改善一处,将散布各村的留守学生集中教学。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购买校车,保障学生通勤。只要选择合适的集中教学点,合理布局交通通勤路线,精准二字不难办到。”王祥说。

第三,在集中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农村教学软件的投入,改善农村师资力量。受访教师认为,目前各村小、教学点分散,师生比已经很高,再提加大师资投入并不现实。如果实现集中教学,在加大校园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软件的投入,选派年轻教师、副课教师到农村教书,这才是改善农村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

第四,消除部门限制,盘活已经闲置的校舍等资源。六盘山镇镇长禹新仓说,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但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计划在各村建设‘老饭桌’,解决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不少农村小学的校舍闲置,建议上级能统筹规划,把闲置校舍腾出来办成‘老饭桌’,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亮)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