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做传承传统文化先行者

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

2015-02-12 10:07:10  来源:凤凰教育  作者:SystemMaster
中小学国学教育要"合 能 心"三者合一

习近平2014年9月9日赴北师大看望师生,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他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他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说的这番话,具体到了课本的内容设置,其细致程度出乎社会的意料,但确实切中了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不久前,一些地方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因为删除了全部古诗,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因此,习近平这番接地气的话,应该不只是兴致所至的即席发挥。如何传承并创新地去推广国学,尤其是面向那些未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命运的中小学生群体,这一命题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就中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如何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有序开展等问题,与通州区教师研究中心的苏金良院长、通州区临河里小学的范志孝校长以及中山街小学的闫海霞校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教师研究中心苏金良院长接受凤凰教育记者专访

在谈到如何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工作时,来自通州区教师研究中心的苏金良院长,将国学启蒙教育实践工作总结为"合、能、心"这三个字。

"合"指的是国学启蒙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来自社会民间力量以及家庭的支持,只有学校、社会、家庭的合而为一,让能让国学教育共和、共赢。"能"指的是在"合"的基础之上,我们一定要长善救失,增长心智,曾益其所不能。"心"指的是国学通说模式中的守正初心,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立心,为教育立命,为社会建和谐。

而在谈及国学启蒙教育在学校中的具体实践工作,两位来自通州区的小学校长也与笔者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临河里小学的范校长表示,该校从07年就开始以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学,随着教师认同感的加强以及社会媒体舆论的逐步引导,国学启蒙教育目前已经卓有成效,小学各年级学生对应诵读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论语》的合格通过率已经超过99%。

当然,范校长也认为,在传统文化教学推广方面,来自社会大环境的认同感以及家庭氛围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相关领导人明确要提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整个社会舆论的引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大环境舆论以及未来高考将加强传统文化内容的改变,也已让那些从小就接触国学教育的孩子具备更多的优势。由此,来自家庭的逐步认同和支持也让国学启蒙教育得以顺利开展。

凤凰教育记者在采访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时,他表示,根据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10月22日公布的政策,北京市高考的英语总分将会从150分下降到100分,其中30分加到语文中,20分加到综合中。增加的这30分表示我们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高了。一旦这种改革从北京市扩散到全国各个省市,对于国学教育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令人惊喜的是,9月22日,上海也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取消文理分科和英语考试,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围,这必将是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又一巨大力量。张健先生认为,未来,国学将进入高考,各地教育形势将会风起云涌。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接受凤凰教育记者专访

据相关部门知情人士介绍,今年北京中考的语文试卷将有较大变化,命题会更加重视考察传统文化内容,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量都会增加。目前初稿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增加了《关雎》等9篇,现代文示例中新增了童话、书信等文体,大小作文也都添加了"二选一"模式。

去年北京市教委发布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时,曾明确提出中、高考语文试卷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比例的要求。今年的中考语文科目在语文基础运用、传统文化、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会有较大变化,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强化阅读,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除北京外,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内容回归课堂教育。比如浙江,在2017年浙江高考考试大纲的征求意见稿中,《论语》作为必考内容,将有望回归语文高考。

新学期,杭州高级中学成为杭城首所启用自编语文教材的学校,一套《普通语文》 新教材,被许多语文老师和家长当成宝贝收藏。这套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收录了许多古代经典散文,包括古代高考满分作文——八股文。杭城高中语文老师聚在杭高交流这一校本课程,发现新教材竟与2017年新高考的思路不谋而合,比以往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经典。

《论语》是传统文化经典之一,而高考又对教学有一定引领作用,高中语文老师据此推论,今后高中语文课,甚至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都会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经典。

杭高语文教研组组长周伟告诉记者,其实早在10年前,《论语》就写进了语文高考考纲,不过近年来浙江高考考纲做了些微调,将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从自选模块18选6里删除,同时又把《论语》和外国小说欣赏划入了自选模块范畴。

在浙江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胡勤看来,这一调整也同样预示着浙江高中语文对传统文化经典越来越关注。"虽然2015年、2016年高考将《论语》划到自选模块,但'传统文化经典'这一条仍然写在语文考纲里,考察范围反而更广。"胡勤说。如果算上部分学生会在自选模块18选6时,选做这道题,传统文化经典在高考的实际比重,不减反增。

而2017年新高考取消了自选模块,《论语》再度回归语文高考卷,其实也在许多语文老师的意料之中,重视传统文化经典,显然是未来语文课的大势所趋,也是近几年国学热的一种反映。

1月17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细谈教育常识。他认为当前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应该增加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


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一直在倡导"真语文",驳斥"假语文"。现场他直言,"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他认为,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最该改的是语文。

语文首先要改的则是内容。他认为,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还是应该读和诵。应该尽快将古代诗文恢复过来,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大力改进现有的教材和课程。

王旭明特别注意观察身边的孩子,"孩子很多美好的东西被扼杀了。"比如,一个孩子写了一百多首诗,但他的小学班主任和老师一次都没有表扬过,却不断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给家长发信息。"他是小诗人啊,而我们的教育还是在一个模子里,放一个大锅里炼,出来都是一个样子,这是违反教育常识的。"

王旭明认为,学校教育仍存在太呆板、太刻板、太僵化的问题,使孩子失去基本的活力。当前批判性思维训练不够,"好的学校教育,是教会学生思考,特别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王旭明认为,学校教育仍存在太呆板、太刻板、太僵化的问题,使孩子失去基本的活力。当前批判性思维训练不够,"好的学校教育,是教会学生思考,特别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反观英国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二条,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最后,坏人可以骗。他感慨,相比而言,"我们的思想教育太空洞。"

首套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突出地区特色文化

记者近日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先期已研发完毕的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即将于2015年集体震撼亮相。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推出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今年全国书展的一个重大亮点。


  • 首套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先期面世的25套省级版教材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每省教材均为20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4册,高中4册。

    针对此版传统文化教材问题,凤凰教育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学文化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以下是采访实录: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已经通过编审,什么时候出版,走进中小学课堂?是全部教材统一面世还是各个省区有不同的时间点?

    张健:此版教材是由北京团队主创,再送往各地进行论证、修订,需要由当地教育厅审稿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落地出版。争取在2015年下半年出版。各省的教材出版时间并不固定统一,要看各地的审稿进度。

    凤凰教育:教材在编著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想学什么?

    张健:教材在编著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此版教材的编辑团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科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学科教学法专家以及一线的教师。这样就能保证教材的编著符合教育规律,也能针对孩子们的年龄、需求进行编著。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张健:此版教材最大的突破和亮点是展示了地区文化。将以往的通用教材拆分成了25个省份的单独教材,根据每个省的具体省情文化编著。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与现有的语文、思想品德、甚至音乐、美术等教材内容相冲突的地方怎么设置?

    张健:传统文化教材中的内容确实会和现有的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内容有重叠,但是还是会有不同,我们也在尽量避免这个问题。

    比如,古诗词部分我们特意选取了教育部规定的80首古诗词之外的诗词,是对孩子们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而不是重复学习。音乐部分,我们选取了古琴、古曲,也是现在的音乐课本里没有的。

    而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程注重的是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传统文化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们的人格教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格教育是要高于行为规范的。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根据各地省情文化编著,编审中心的专家是统一的还是各地的文化学者?

    张健:编著团队是北京的文史研究专家,但是在编著过程中也听取了地区的意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这批教材还要再送往各地的省教育厅审稿,最后才能出版。

    凤凰教育:编著此版教材想对青少年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张健:我们希望通过这版传统文化教材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我们提出了"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我们希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培养、熏陶作用,使青少年明白"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美德。

    二是教材中包含了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介绍不但能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能对孩子们的艺术审美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凤凰教育:您提出传统文化不只是包括国学经典,还包括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那么这三块内容如何在教材中体现,三者的比重怎么安排?

    张健: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各占50%吧,主要是介绍一些当地的书法、绘画、民曲、民居建筑等,还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可以使孩子们了解、热爱继而传承这些艺术形式。例如,北京的景泰蓝瓷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表现形态非常优美,这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

    国学部分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蒙学、传统诗词、儒家文化和百家思想争鸣。

    蒙学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这些蒙童读物,适用于低年级孩子的教学。传统诗词部分主要是《声律启蒙》,希望孩子们了解语言音韵的美感。儒家文化部分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儒家思想的美德。百家思想争鸣部分新增加了《孙子兵法》,我们认为《孙子兵法》不只是一本兵书,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里边讲到的战争行为艺术和思维模式非常值得孩子们学习。

    同时,传统文化并不只限于儒家文化,还包括道家、法家等等。儒家的做人道理和道家的做事哲学应该统一起来,而不是片面和分离的。

    同时,传统文化并不只限于儒家文化,还包括道家、法家等等。儒家的做人道理和道家的做事哲学应该统一起来,而不是片面和分离的。

    张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希望传统文化课程能作为独立课程进入课堂,希望每周保证一个独立的课时。但是这涉及到师资力量的问题,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能改变目前传统文化学习只是简单诵读的问题。另外,教材经过省教育厅审订之后才能进入财政支付范围,这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由于经济利益,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教材地区保护主义,这其实是资源浪费,我们课题组在国家课题中心领导下,已经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进行了十年的调研,我们希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真正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心中,而不只是一纸空文。

    凤凰教育:各地的省情文化中,请您介绍某一地方的编著详情。每个地方的风俗文化都有很多,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如何取舍?

    张健:我们有一个统一的结构规划。 比如,一年级的课程主要介绍历史、朝代、著名人物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孩子们爱上传统文化课程。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是介绍民俗文化,比如北京的庙会,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三、四年级的课程主要介绍一些文学名著、建筑文化等。比如北京的庙会,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三、四年级的课程主要介绍一些文学名著、建筑文化等。比如北京的胡同文化。

  • 编辑:海鸥 责任编辑:杨嘉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