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段儒贤)“十三五”期间,黔江将深入实施“旅游大区”战略,构建发展促进机制,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过夜游客达到400万人次,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左右,建成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优秀旅游城市。
建设特色精品景区
结合现代旅游理念,突出城市休闲、生态观光,集中力量深度开发和精细化打造濯水景区、城市峡谷景区,成功创建2个国家5A级景区。突出生态休闲、民俗体验,提高小南海国家4A级景区管理水平,有序推进神龟峡等国家4A级景区创建。突出地质奇观、地震科普,提档升级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功能,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突出生态避暑、疗养度假,建成小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度假产品,创新发展休闲度假、避暑纳凉、养生养老、户外运动、自驾露营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新兴业态,加快推进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成一批避暑纳凉基地、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休闲农庄。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基本要素,拓展“商养学闲情奇”要素。加快景区码头、步游道、综合管网、旅游安全、卫生防控、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食宿购物、星级厕所、金融服务、互联网服务、邮政通信、标志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建设,畅通旅游对外通道,推进区内景区互联互通,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公交等交通方式及旅游集散功能与景区的无缝对接,构建“三横两纵十一支线”的旅游交通网络,串联精品景区景点。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城市公园、公共运动场馆、博物馆、星级餐饮酒店、旅游客栈、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旅游要素配套。结合现代旅游的需求,拓展商务会展、养生养心、研学科考、休闲度假、婚恋宗教、探奇驴行等旅游新要素。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进一步理顺全区旅游管理、开发、经营的机制体制,整合形成全区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行业管理力度,推进依法治旅能力,规范旅游行业经营,提升全区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打造平安旅游环境。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级人才,提升全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全方位提高管理、开发、经营、营销和服务水平。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构建旅游大市场,实施旅游大营销。整合发挥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优势,采取统一、整体的宣传措施,塑造黔江整体旅游形象,提高黔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完善“互联网+”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加快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完善系统性促销策略,以重庆主城和周边作为主要客源市场,深化航旅联盟,强化对航线通达城市及其区域的市场开拓,大力挖掘周边省会城市客源市场,纵深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全国主要旅游客源市场。
强化区域旅游合作
坚持把黔江旅游发展置身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域旅游大格局,积极融入周边旅游,实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线路对接和发展利益共享。依托渝湘、黔恩高速,加强与恩施、湘西、张家界、铜仁、黔东南等地区合作,打造武陵山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渝东南各县合作,打造渝东南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成渝城市群、武陵山区等重要客源地区域旅游市场合作机制、旅游投诉和应急处理互动机制,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