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南京近600岁古桥外侧现裂缝 修缮计划被驳回

2015-07-09 10:24:01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SystemMaster
原标题:近600岁七桥瓮外侧现裂缝修缮计划被国家文物局驳回

七桥瓮古桥表面上是一座青石古桥,但内芯是夯土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裂缝最宽的有1厘米 (南京市文广新局提供)

南京光华门外,一座7个桥孔的青石古桥,横跨在秦淮河上,它便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七桥瓮。

2008年,一场“大手术”在近600岁古桥身上进行,救治过后,七桥瓮也从“交通枢纽”岗位退休,变成了七桥瓮湿地公园的景观桥,只准游人和自行车通过。7年后,南京市文物部门又发现了古桥新病症:桥面青石板有的出现了破损,古桥侧壁出现了鼓胀,有的部位发现了1厘米宽裂缝。为了救治它,一份“七桥瓮保护计划”,上报给了国家文物局,但是没有通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的保护计划正在制作中,预计近期可以完成。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七桥瓮

旧时又叫上坊桥。这座青石古桥有7个桥孔,全长达99.84米,宽13米,栏杆、桥身两侧雕刻着两眼圆睁,胖乎乎脸的怪兽;桥墩雕刻精美的分水兽。2013年,由江苏省级文保单位晋升为“国保”。

现状

七桥瓮

旧病除了,新病来了

七桥瓮横跨在运粮河上,在明代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通要道,300吨重的大船都能从桥底下过。后来,桥上是重型卡车,桥下是大吨位轮船,一度陷入“解体”危局。2008年,七桥瓮全面修缮,不仅更换了石质桥栏,重铺石质桥面,还在七座拱券上增设内置钢筋混凝土持力层,以代替拱券承担过往车辆的压力……“大手术”后,也从“交通枢纽”变成了七桥瓮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

7年过后,现在的七桥瓮状况如何?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到实地进行了探访。仔细观测会发现,古桥两头的青石板有的已经被压残破了,桥栏杆也有细细的裂缝。

南京市文广新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初,他们发现,古桥旧病确实是去除了,但又有“新病”了。除了桥面青石板有损坏外,桥体两侧有的部位出现了鼓胀倾斜,有的地方出现了裂缝。“病因和明城墙差不多。”

这位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七桥瓮表面上看是一座青石古桥,但实际上,它的内芯是夯土。“这些夯土,经过几十年大型车辆轧过,同时又遭遇渗水,就会向外鼓胀,出现裂缝。”这位负责人表示,古桥过去在车辆长期碾压下产生裂缝,由于青石板并不是100%防水,雨水顺着缝隙渗透到夯土中,夯土浸水膨胀,挤压侧壁,造成了侧壁的倾斜和裂缝。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新病”在桥栏下面四五十厘米处,有的地方发生了倾斜,有的出现了裂缝,最大的有1厘米宽。

保护计划没有获得通过

想再次全面修缮,国家文物局提示“避免过度保护”

“桥体外侧两边的倾斜、鼓胀和裂缝,都是今年才发现的,虽然目前在可控范围内,但一旦面积过大,难免会让古桥再度陷入危局。”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了给古桥治病,他们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一份保护计划。在保护计划中,希望能够对古桥进行全面修缮。

在上交的保护计划中,南京市文物部门的想法是,干脆把桥面揭开,看看古桥夯土层究竟渗水有多严重,全面体检后,进行全面修缮。但这一想法,在国家文物局的《关于七桥瓮抢险加固工程立项的意见》中,没有通过。在国家文物局的《意见》中表示,所报立项对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述不充分,拟采取的技术路线不适用,暂不同意七桥瓮抢险加固工程立项。

同时,对立项报告文本提出修改意见,认为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调整设计理念,以抢险加固为主,合理确定工程范围和强度,避免过度保护。

一位文物专家表示,文物保护计划、立项文本被国家文物局“驳回”的情况很多,只要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重新修改,就会通过,大家都是想让文物延年益寿,本意都是好的。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七桥瓮古桥的桥面铺砌的是规整的方形青石板,这些青石板表面很光滑。由于是2008年铺砌的,看上去,并没有历史的斑驳感,且雨天走在上面有一点滑。

“冬天,青石桥桥面一旦结冰会非常滑,为了防滑,本来想在桥面做一些工作。比如在桥面凿毛,青石板上面做一层防滑措施,但国家文物局也没有同意。”国家文物局为啥不同意呢?在《关于七桥瓮抢险加固工程立项的意见》中,写着“混凝土块植钢筋、桥面凿毛防滑、桥身亮化等措施严重影响文物的真实性和原有风貌。”

修缮方案为什么被驳回?

想在桥面做防滑措施,被认为会影响文物真实性

新的修缮方案正在制作

哪里有病治哪里,最小范围内干扰桥体

“七桥瓮肯定还是要修缮的。”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七桥瓮的相关管理单位邀请规划设计单位正在制作新的保护计划,目前这个保护计划已经快完工了。

那么新的保护计划如何呢?这位负责人表示,会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采用西医疗法,对病症部位进行治疗。治疗的时候,会把夯土中的水排掉,对鼓胀、裂缝部位进行修复,如果有的青石条不行了,就采用相应材质的青石条、原工艺,进行还原归位,一定会在最小程度内干扰到文物本体,同时,不破坏原真性。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