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胡建兵:“乡村春晚”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2016-02-24 10:31:28  来源:荆楚网  作者:SystemMaster
除夕和元宵节晚上,收看由央视举办的晚会成了人们节日习惯。人们会在这两个晚上将电视调到晚会现场,看或者不看都放在那。而在河南驻马店,闫楼村的农家院里,元宵节当天,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乡村春晚”为村民送上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2月23 日中新网)

由于“央视春晚”其平台的高端性、演员的精英性以及节目筛选的特殊性,普通百姓很难真正感受到其“平民化”特色。这几年,民众对央视春晚的“平民化”呼声越发强烈,因而许多地方自发地搞起了“乡村春晚”。如:安徽蚌埠固镇县濠城镇、浙江杭州余杭区闲林街道、山东聊城茌平县贾寨镇等地多年来都举办村民喜爱的“乡村春晚”。像湖北省大冶下庄屋湾,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办起第一届自己的乡村春晚,到现在已经持续26年了。这些“乡村春晚”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村民们用这样的方式过自己的春节,这才是他们想看的“春晚”。

这些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乡村春晚”,虽然没有巨大奢华的舞台和背景,没有立体炫目的灯光,也没有偶像明星、职业歌手,更没有豪华的服装,有些节目甚至土得掉渣,但这些节目接地气,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甚至是村里百姓生活当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有着村民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方言甚至是段子,那些扭秧歌、耍老虎、敲锣打鼓等,更让村民感受到过年的气息,让这个“年”过的不孤单。相较于“央视春晚”,“乡村春晚”往往会更让村民开心,在欢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带来别样的喜庆。
近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但相应的文化教育、大众娱乐等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跟上步伐,出现了“有钱没法花,有钱不知道怎么花”的现象。对于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来说,他们更加渴望精神上的享受。而“乡村春晚”的举办,既可以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有的提供素材,有的参与演出,有的做后勤服务,村民以自己的故事和作品搬上春晚为荣,形成人人向上好学的好风气。同时由于乡村春晚贴近乡土的因素,潜移默化当中,使更多的农民远离了赌博和封建迷信,乡村风气为之焕然一新,其宣传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同时,让村民在参与的乡村春晚的筹建与节目排练中来,增强了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促进了乡村和谐,村民成为“乡村春晚”盛宴的享受者和受益者。

自愿、自发、自主,通过村民自编、自唱、自演、自赏、自办“乡村春晚”,激发乡村文化能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农民“种文化”活动全面纵深发展。因此,“乡村春晚”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也是一种对乡风文明的坚守。它已超越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