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加强古镇古村和水乡风貌保护,建设“美丽镇村”,守护好传统历史文化的“最后遗存”、江南水乡风貌的“最后记忆”。2015年一年,昆山市完成6个美丽村庄示范点、6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新增省级水美乡镇1个、水美村庄10个。
围绕“美丽镇村”建设,在现代化城市中体味“回得了过去,记得住乡愁”的“大好昆山”,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众多网友纷纷谈感受、提建议。
水乡田园生活是一种情结
人大代表谢道林:我出生在乡村、生长在乡村、如今创业在乡村,对水乡田园生活有着无法忘却的情结。张浦镇大市社区塔平头村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越来越平整、绿化越来越美丽、设施越来越完善。尤其是这两年农房翻建政策推行,我也打算把家里的房子重新修建,届时,汽车开进家、小河门前过,可以乐享快乐的田园生活。
政协委员沈丽:伴随人口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一些乡村呈现出“空心化”趋势,部分乡村出现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的状况。为了让乡愁融入民众的血脉,近年来昆山加快推动美丽城镇示范点建设和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镇村面貌发生了一连串 “美丽效应”,不仅挽留了自然风貌和乡村文化记忆,还打造了生态旅游、“农家乐”、文化传承展示等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乡村功能的同时,更让乡音、乡情、乡文、乡俗、乡景,深深烙在心底。
网友“小馨”:我的童年里总是流淌着一条河。小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河滩,出了门几步路,走下河滩就能摸到水。到了打米的时候,打米船就游走在河上,家家户户拿着稻谷上船,黄色的谷壳洒在河面上,织成金色的毯子。也许是儿时家里的那条河,让我对水、对河有着别样的情结,希望昆山大踏步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也能为老昆山人保存好童年的水乡情结,让涓涓细流绕过家家户户。
美丽镇村建设是一种需要
人大代表陈建良:我是千灯镇盛家埭村的党支部书记,2015年,盛家埭自然村被列为昆山“美丽镇村”建设的示范点,新建了贯穿全村的主干道,还将本来的臭水潭回填建成小游园,景观更美、环境更好,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散步。今后,我们还将更大力度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尤其是要做好农村的公共配套,为老百姓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政协委员陆美萍:健身活动中心、户外篮球场、健身步道……漫步于美丽镇村,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相约一起健身的场景。建设美丽镇村呼唤新的农村体育,全民健身“三个身边”送到村正是近年来镇村建设结合农村体育发展的一大新亮点。体育设施、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建设到位,不仅服务和促进美丽镇村建设,也提高了广大农民的体育健康意识和精神风貌,为美丽镇村建设增添新载体。
网友周惠明:昆山在加快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古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得到全面的保护和加强。老一代昆山人,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对小桥流水的眷恋,对儿时乡弄里间那纯朴民风的回忆,将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生活
人大代表戴高珍:每天清晨六点多,高新区姜巷村的小河边上就出现缕缕炊烟,早起的村民开始生火做饭,勤快的家庭主妇们捧着一盆衣服在河水中漂洗,一边洗一边聊天,笑声阵阵……这是我记忆中的水乡生活。而如今,随着“美丽镇村”建设,水环境整治,还建起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再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不再是回忆而是现实。我们相信,今后,城市会更像城市、农村会更像农村。
政协委员于德山: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美丽镇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将村庄的自然生态与产业有机融合,让城市和乡村变得更加富裕、美好。张浦镇依托美丽村庄以及现代都市农业资源,推出了“春赏花、夏尝瓜、秋摘果、冬品鲜”的“乐享四季张浦”旅游规划,打造出集采摘、观光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让市民可以住农家院、吃农家菜,体验“桥傍着河,河伴着人家”的“小桥流水人家”生活。
网友“勤奋的七仔”:小时候,最美的记忆就是在“小桥流水人家”度过的美妙日子。夜晚枕着小河潺潺流过的声音入睡,清晨在青石板路上散步,过了桥去寻小伙伴,真的很美。如今,昆山的村庄不如以前多了,保留下来的村庄都是历史悠久的村落,希望在接下来的改造开发过程中,不要改变它原有的江南水乡风貌,让“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一直保留下来。(昆山日报社记者 金晶 薛慧)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