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山乡文苑”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

2015-11-25 16:05:49  来源:三峡都市报  作者:SystemMaster
在四川省忠县野鹤镇东子村,有一位名叫张攀渠的八旬老翁,他不仅自己平时喜欢读书学习,而且利用退休工资和自家的三层小楼,自掏腰包5万余元,创办了一家山村文化站,供周围的村民和留守儿童看书学习,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美丽乡村,到底如何才称之为“美丽”?从忠县“山乡文苑”事件中,我们似乎能够得到这样的启示。那就是,美丽乡村之所以美丽离不开文化滋养,而文化滋养又离不开各种载体的支撑。八旬老伯自费建立的“山乡文苑”犹如一个文化火把,照亮整个村庄,成为精神世界的明灯。对于其它乡村来说,更是有着特殊的启迪。一方面,每个乡村都应该深刻领会到文化对于美丽乡村的价值所在,只有文化才能够提升“精气神”;另外一方面,老人自费办文化,尽管有积极的效应,但更应该让如此路径走公共财政路线,形成公民自觉和政府支持两条线并行不悖。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空心化”往往成为乡村世界的标签,但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又被提上日程。一面是人口越来越少的现实,一面是如何汇聚乡村世界凝聚力。如何能够达到平衡,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而“山乡文苑”的出现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与之相类似的,我们还可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加强乡村图书馆建设。通过多种载体来向乡村世界输入精神养料,让那些留下来的孩子能够在书籍的海洋和阅读的气氛中度过,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再孤独。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中,伴随着各种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注定能够起到烘托效应,对于乡村世界的精神面貌来说,无疑会产生“改天换地”的效果。
当然,我们从八旬老翁自费建造“山乡文苑”中还能够看到,地方财政理应在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中扮演主角,剩下的可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在乡村社会中,很多人或许并没有更多的爱好,但是有着对于书籍和文化的挚爱,当他们希望给社会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时候。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及时有效地开通“绿色通道”,比如在申请许可证上可以一路绿灯,不要设置任何门槛。只有如此,才能够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承文化的行列中去。这对于美丽乡村的“精气神”来说,随着爱好阅读的人的增加,乡村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我们期待着像“山乡文苑”这样的文化熔炉能够在各个乡村落地,也期待着乡村世界的人们能够借助这样的文化熔炉提升自己的文化气质。因为书籍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永远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而当每个人的气质获得提升之后,家庭的气氛也会随着变化,乡村世界中在每个家庭的悄无声息变化中也会迎来变化。尽管,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在很久的时间后才能够发现。(特约评论员苏彦)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