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80后小伙返乡创业有两手 养生态珍珠鸡赚两份钱

2014-08-20 14:16:25  作者:SystemMaster

“你是凤龙珍珠鸡养殖场的小赵吗?明天一早给我宰杀5只4斤左右的珍珠鸡到山庄来,明天中午有五桌客人点名要吃珍珠鸡。” “没问题,我一早给你送过来就是。”8月15日下午5时许,正在磨盘上给珍珠鸡添喂草料的泸州市江阳区石寨镇凤龙村返乡创业青年赵松的电话就接到了“凤龙新村农庄”老板要求购买珍珠鸡的电话。

如今,随着赵松今年2月放养山头的1200多珍珠鸡开始上市,每天他都要接到好几个来自泸州城区餐厅和周边农家乐的求购电话,喜得赵松天天笑逐颜开:“养生态珍珠鸡就是划得来,不仅一只鸡要卖150元,鸡毛还要另卖40元,真是养一只鸡得两份钱。”

返乡创业 养生态珍珠鸡赚得欢

今年29岁的赵松从18岁起就在外打工。不过,和大多数打工者进厂不同的是,赵松由于所在的厂在郊区,每天下班后他就与同事一起到附近的农村闲逛。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这里的农民都喜好养殖家禽,特别是他们养殖的都是外观漂亮、市场上十分俏销的珍珠鸡等名贵家禽。一打听,不仅价格高于普通家禽,而且是全订单饲养。

面对如此美好的养殖前景和丰厚利润,2012年1月,赵松毅然辞工,到了一家珍珠鸡养殖场当饲养员,而这一干就是2年。在这两年里,虽然累了不少,但自己学到了养殖技术,还知道这个品种的鸡营养丰富,鸡毛都可卖钱,其经济价值是普通鸡的几倍。

“饲养过程中,我发现珍珠鸡喜干燥、怕潮湿、耐高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较强,很少生病。”赵松说,但也存在胆小、机警,环境一有异常或动静,均可引起其整群惊慌等缺点。掌握了珍珠鸡的养殖技术和特性后,2014年1月,赵松便毅然辞职回家,利用自家的一个10余亩大的山头先期引进了1200只珍珠鸡苗开始生态饲养。

针对珍珠鸡是粮草兼食的节粮型特禽,在养殖过程中,赵松严格按照珍珠鸡的生活习性进行科学喂养,在用玉米、小麦和种植的黑麦草、青菜叶喂养的同时,针对珍珠鸡喜食虫子的特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珍禽生活的地面土壤疏松一次,并铺撒上厚厚的高粱壳、秕壳、干猪牛粪渣,让珍禽能有更多的蚯蚓和虫子可觅。

为防止疫病发生,赵松还坚持每天早晚深入棚舍,观察鸡群的精神、采食、饮水和粪便状态,仔细听取鸡的呼吸音、叫鸣音。“如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我就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尽快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今年8月,在经过6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后,赵松成活的1100多只珍珠鸡均长到了4斤左右。这段时间,他的珍珠鸡一投放市场,即受到了商家的青睐,尽管每只高达150元,目前泸州城区的6家餐厅和周边2农家乐都与他签下了长期供应协议。

卖鸡留毛 一只珍珠鸡两份收入

8月16日,笔者走进赵松的养殖场看到,已经4斤左右的珍珠鸡遍布整个山头丛林中,不时上下翻飞,“咯—咯—咯”的叫声响成一片。“我这些鸡其实4个多月时就长到4斤左右了,但我并不着急出售,有人打电话来买我才送过去,每人买时我就继续将它们喂养起来。”赵松告诉笔者,一只成鸡一天需精料二两、草料6、7两,一天折算下来共500元左右。

“每天投入几百元成本,为什么还不忙着销售呢?”笔者不由疑惑起来。“越是鸡进入销售期时,我的工作量越大,每天都得捡鸡毛。一个山林的鸡,一地鸡毛。其实它这不是鸡毛,是一地钞票,这就是钱哪。”赵松一边捡着鸡毛,一边高兴地介绍说,如果喂上6个多月到10个月的珍珠鸡,每只可收获鸡毛就在2—3两,这些鸡毛可以卖上30—60元,而且全部被河南一家羽毛加工厂订购了。

“当初养殖珍珠鸡前,我就对市场进行了了解。不仅鸡价高不愁销,每只鸡的鸡毛换来的钱也可卖上几十元。”于是,赵松在引进珍珠鸡饲养后,于4月就到河南漯河市与一家羽毛制品公司签约了长年供应珍珠鸡毛的协议,价格每斤为150—180元。

“不是珍珠鸡身上所有毛都可换钱,只有翅膀上和肚子下面的鸡毛可以卖钱,因此,一只鸡从换毛开始到出售,一般仅有2—3两。”赵松介绍说。由此,为了搜集鸡毛,不让卖出的珍珠鸡鸡毛白白扔掉,赵松除了每天上山捡拾鸡毛外,近段时间珍珠上市后,他就采取向所有购买珍珠鸡的客人,在销售价格的基础上减收10元,回收鸡毛。由于目前赵松的珍珠鸡买主都是餐馆和农家乐固定客户,他都是直接将鸡宰杀褪毛后再送过去。

“我这种卖鸡留毛且给予买主一定回报的做法,既让利了业主,也让我获得一笔不匪的收入。”赵松告诉笔者,目前首批饲养的一千多只珍珠鸡,他初步测算光鸡毛就可给这现近3万元的收入。而到年底前还将出栏3000多只珍珠鸡,今年他就仅鸡毛就可获利达10万元。

编辑:沈念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