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信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
[关于王超]
现年42年的王超是临高县皇桐镇居仁村人,1993年高中毕业后参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曾在多家酒店担任部门经理、总经理。2006年开始养猪创业,现发展到拥有13亩养猪场地,存栏母猪100头,年出栏仔猪2000头,肉猪1000多头,年产值近200万元的养殖场。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许多村民纷纷走上养猪致富路。
2013年12月18日,被中共临高县委县政府授予临高县“首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同年12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是农村出身的苦孩子,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饭桌上总是一成不变的咸菜,在炎热的夏天发出阵阵酸味。
那时候,我家和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一样,养一头猪和几只鸡。总是希望猪能快些长大,鸡能多多下蛋,然而现实总是让我和母亲(父亲在我15岁时已去世)焦虑不已——猪总是长得很慢很慢,三年下来不足200斤,而鸡也是吃得多下蛋少。
我深知农民的知识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很不相称,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需要知识,需要专业人才。我之后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毅然辞去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到临高乡村创业。
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养猪
2006年12月,我开始养猪,当时养猪规模从3头陆川母猪起步,发展到现在拥有18亩养猪场地,猪舍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存栏母猪100头,年出栏仔猪2000头,肉猪年出栏1000多头,年产值近200万元。这都归功我采用了全新的养殖理念和一种确实可行的节粮型低成本健康养殖操作技术,充分利用农村农民廉价的饲料资源,如豆渣、木薯渣、红薯、米糠、木薯等进行简单而科学地发酵和降解处理,将其配制成优质全面的动物饲料,加上运用促长催肥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用廉价的益生菌形成养殖场益生菌环境,养殖场无臭味,疾病少,动物健康得到保障。
农村一些地方大力开发土地,木薯、甘薯、牧草等农家饲料来源因没地可种或大量减少种植面积,导致养殖户使用全价饲料来喂猪。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于2009年3月到贵阳学习养猪模式通过创新,研究制定出一种养猪使用全价自配料的新模式,其核心是猪健康快长。30斤的仔猪长到200斤只需100天,成本不超过900元,取得的成果甚至让研究养猪的几十年的专业人士都佩服。
自繁自养、自配自制饲料为主的养殖模式
在养猪路上,有过许多人对我的选择提出质疑,养猪也算事业?谁不会养猪。我们,每家每户谁不养十头八头的。还有一些人经常这样问我:你长得文质彬彬,怎么会想到养猪致富?在他们意识里,猪似乎就是脏和臭的代名词,似乎只有愁吃愁穿的穷人百般无奈之下才去养猪。这无疑是对一个行业的偏见和歧视。
2006年以来,我坚持住在我的猪场,白天仔细观察,晚上专心研读养猪科技书,同时学着设计配方,又把自己配方配成了饲料。后来发现,一头头猪变了样,我发现我的智慧也是富有魅力的,心中便多了几分喜悦,对猪的感情渐渐由梦想而变得实实在在的热爱起来。
最终让我觉得猪是这么好养的,是一些高科技产品,我庆幸我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发现了它们,尽管是百里挑一,尽管也为此花了很多冤枉钱。后来,我经过有机组合,结合我的饲养经验,创建一套合乎自己的养殖模式。
在创业路上尽管非常艰辛,仍然坚持科学养猪,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和自配自制饲料为主的养殖模式,既减少外来种群的干扰,又减少外来污染源。针对生猪养殖的特点,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猪场卫生消毒制度》《兽医防疫制度》《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猪场管理制度》和《猪场技术人员岗位制度》等一系科学管理制度。
赊猪苗给经济困难农户
8年多来,我的技术带动了许多的农民兄弟养猪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主要采取赊猪苗给经济困难的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扶持并主动上门手把手传授。
由于我所采用的技术比较适合资金并不充裕的农户,所以前来洽淡的农户非常多,不仅有本村和本镇的,甚至县内外的农户都有。2007年,海口市石山镇村民吴岳儒慕名到我的养殖基地学习取经,购回种猪,办起了养猪场,如今具有年产值超100万元的规模。在我的带动和支持下,许多的农户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尝到了甜头。
2012年2月受临高县畜牧兽医局邀约,我参加了临高县西部农民养猪增收座谈会,并在会上与农户互动交流和传授技术,得到养猪企业专家及农户好评;2012年10月20日又受邀到海口参加海南养猪大户座谈会介绍养猪经验;2013年4月23日受约在海南省规模养猪场新技术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同年7月28日在海口江西人为峰集团养猪规模场养猪技术与疾病防治交流会上作疾病防治经验介绍。
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为了不断补充知识营养,我于2009年9月参加海南农业学校举办的养殖技术村官班学习,并于2012年6月20日被海南农业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称号。
我不断摸索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以“生物发酵床”进行生态养殖,实现养殖零污染、废物零排放的生态养殖之路,并将此技术运用到服务广大养殖户,实现共同富裕。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
创业8年多来,我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猪场附近的一条路由于年久失修,村民耕作出行困难,雨天更是寸步难行。我主动出资3万元修了一条约1公里长,宽4米的路,铺上碎石粉,方便了村民出行。村里的五保户、孤儿、老人他们生活上确实困难,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逢年过节赠送米和油。
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是村里的土地养育了我,我会运用我所学的养猪技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编辑:沈念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