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执着的农民,为了摸清农业生产规律,20年如一日,他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从事农业实践。
他的执着近似于“一根筋”,不远千里身赴异地,从零开始再创业。
他是浙江台州的一个普通农民,也是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镇的一个新兴农场主。他名叫阮善福。
坚持20余年
农家娃变身大学老师
从普通农家子弟到农场主、从学校旁听生到大学讲师,这两步,阮善福走了20年。
阮善福是浙江台州农村人,从19岁开始全力务农。
刚刚开始搞农业的时候,阮善福是靠着出生在农村积累的点滴经验去做。但后来小农式经营的土办法遭遇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他有点找不着北。
做不下去,他便想了个办法,到浙江农林大学去当旁听生。听完老师的讲课,再结合课堂知识,到地里面实践。时间长了,学校领导听说了这个另类旁听生后,于是带队到阮善福的地里考察。
看到阮善福一步步发展起来的500亩田地,校领导既吃惊,更佩服,他们和阮善福商量,想把这500亩田地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并聘请阮善福为学校的客座讲师。从黄土地到三尺讲台,从台下的旁听生到台上的讲师,阮善福经常跟学生们说:“最生动的课堂在田间地头,我们在把知识学到手的同时,也要多到地里走走,看看种子到底是怎样发芽、开花、结果的。”
因为理论结合实际,言语生动,阮善福的课大受学生欢迎。
跨越2千公里
带着家人入川再创业
从浙江台州到成都龙泉驿区,这一路,直线距离2000多公里。
阮善福的到来,在龙泉山上培育出了晚熟草莓,推迟2个月上市,成为了抢手货。
去年7月,阮善福听一位四川的朋友说,在四川草莓能卖到45元一斤。这让阮善福惊讶不已。因为在台州,草莓最高价也超不过20元一斤。
阮善福动了心,于是他把台州的买卖交给合伙人打理,自己则带着家人,来到了黄土镇,承包了29亩地,当起了果农。
放弃一切,来到陌生之地从头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机遇。阮善福的果断决定和台州经验在龙泉遭遇了水土不服。
去年12月,因为长时间的雨水天气和温度影响,阮善福的草莓大量减产,整整亏了15万元。这时阮善福才发现,四川种草莓和浙江的不同。浙江光照充足、温度高,到6月底草莓才进入尾期,而四川阴雨天气比较多,温度略低,4月底草莓就进入尾期。
不甘失败的阮善福天天在地里想办法,“关键问题在温度,那么应该从这里着手。”最终,他想出了用双层薄膜大棚来提高草莓温度,并在每个大棚里拉上一串电线,支起白炽灯,用人工补光来弥补光照不足的问题。有了充足的光源和温度,草莓生长自然也茂盛。
5月底,阮善福家小红灯笼似的果子非常诱人,来此采摘、购买草莓的人络绎不绝。
阮善福说:“通过这种方式,能把草莓的成熟时间延长,错峰上市,才有消费市场。”
现在,阮善福正忙着在草莓地里培育西瓜苗和田瓜苗,实行套种的农业发展模式。他计划,等草莓不结果了,西瓜、甜瓜苗也差不多开始长果实了,如此循环,这块土地一年四季都会有收成。
编辑:沈念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