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珠海达人杨聪武:鲫鱼对虾混养 亩利润达八千

2014-04-15 14:17:48  作者:SystemMaster

珠海市高栏港区平沙镇东风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的杨聪武养殖罗非鱼和对虾多年,经验十分丰富。他为人忠厚老实,善于改变,敢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勇于改变固有的养殖模式。

与平沙大部分人一样,原来杨聪武也是以罗非鱼混养白虾为主。但近年来养殖罗非鱼病害频发,2013年初杨聪武决定转变养殖思路,他在一口10亩大的鱼塘尝试使用鲫鱼代替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虽然没有精养鲫鱼的经验,但是杨聪武却大获成功,鲫鱼亩产量高达2000斤,亩利润8000元。

高密度养鲫鱼驯食是关键

广东鲫鱼消费市场大,价格高企而且稳定。不过,作为水产养殖大省的广东,基本不直接养殖鲫鱼,大部分是套养,产量非常低,无法满足消费市场。因此,广东长期需要江苏等地供给鲫鱼。

看到鲫鱼在广东市场的价值,加上养殖罗非鱼亏本,杨聪武才抛弃养殖多年的罗非鱼,转为养殖鲫鱼。万事开头难,拥有丰富养殖经验的杨聪武深知,选好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杨选择种苗的时候十分谨慎。经过四处考察打听后,不少养户都反映海大集团百容鲫鱼苗质量不错。于是,杨聪武决定投养百容鲫鱼苗。

杨聪武的养殖模式是:虾苗3万尾/亩;鲫鱼规格568尾/斤,密度2500尾/亩;鳙鱼规格1.7斤/尾,密度60尾/亩;草鱼规格2斤/尾,密度40尾/亩;鳊鱼规格7朝,密度85尾/亩。养殖周期为11个月左右。

“养殖密度基本和以前一样,不过用鲫鱼替代了罗非鱼。”杨聪武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由于虾的利润高,混养对虾是平沙当地不少养户多年的养殖习惯。不过,他强调混养虾更多是搏运气,有收成最好,没有也影响不大,主要还是依靠养鱼赚钱,因为虾的成功率非常低,产量也不高。

杨聪武介绍,养殖鲫鱼前期非常辛苦,主要是从朝苗长到1两左右的阶段,这时期鲫鱼驯食比较难。“前三个月需要投喂5-6餐/天,每天晚上甚至要举着灯投喂2-3次。”

因为放养的鲫鱼苗太小,易受惊吓,驯化难度大,所以杨放养了鳊鱼来带动鲫鱼到投料机处采食膨化料。不过,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后来他发现投放的饲料被鳙鱼和草鱼采食了,导致鲫鱼的驯化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减少了杂鱼的干扰,并且完成鲫鱼驯食,杨聪武在去年6月28日卖了一批鳙鱼和草鱼。尽管如此,但直至去年7月10日鲫鱼的规格也才达到一两。

由于鲫鱼驯食难,共花费了3个月时间鲫鱼采正常吃上料,导致错过了好行情。“今年2月份才能出鱼,鲫鱼只有6.8元/斤。”杨说,每年10月左右是鲫鱼价格最好时期,一般都有10元/斤,因此今年他决定直接放养驯食好的大规格标粗苗,赶上好行情。

不过,虽然鲫鱼行情不好,但是去年鲫鱼亩产量达2000斤/亩,而且饲料成本只有4.02元/斤。“仅鲫鱼就赚了5600元/亩。”杨说,包括杂鱼和虾,最终赚了8万元左右,亩利润8000元。

勤调水重内服轮捕轮放

相对于当地罗非鱼病害频发,养殖鲫鱼的病害较少。因此,杨聪武养殖一造鱼下来的药物成本约1万元,比以往养殖罗非鱼的药用成本省下1万元。

“罗非鱼的病害太多,但是鲫鱼的病害很少。”杨聪武说,1万元的药用成本至少有80%用于调水和内服,勤调水和内服是鲫鱼病害少的主要原因。

杨聪武介绍,养殖前期注重肥水和内服,中后期注重底改和内服。尤其在鲫鱼3两之前,每月至少2次的药物内服以预防孢子虫,主要用“海联科3103+3505”的内服方案来改善肠道和肝脏的健康,以提高鲫鱼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因为定期做内服,饵料系数降低,饲料成本降低,鱼体健康。

此外,在整个养殖过程需要都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的状态,保证水质稳定,杨聪武使用的最多的海联科3302高效磷肥补充水体肥力,采用海联科3105有益菌保持水体的菌群稳定。由于杨重视调水和内服,在今年南美白对虾如此难养的情况下,他也出了6万多元虾。

在高温期和低温期时,需要搭配高档沉水料饲喂,保证鲫鱼整体采食均匀,也满足鲫鱼的生活习性。“高温时期,需要控制喂料,投喂8成饱就差不多了。”

调水内服是其成功的关键,而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则是他的独到之处。杨聪武全塘出鱼总计6次,其中出鲫鱼4次,出鱼平均规格8两/尾,出鱼时间主要在养殖后期。他鱼塘最终出鱼的产量是:草鱼5024斤,收入29133元;鳙鱼3219斤,收入17240元;鳊鱼1013斤,收入4503元;乌头298斤,收入1671元;白鲢233斤,收入815元;鲫鱼20570斤,收入139876元。全年养殖下来,这塘鱼的总收入达190269元。“出第二次鲫鱼的时候就已经将12万元的饲料款还清,之后出的鱼全是赚的利润。”杨聪武说。

目前在珠三角养殖鲫鱼病害少,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巨大。由于混养鲫鱼与对虾尝到甜头,因此,今年他决定再养两塘。“只混养对虾,不再投放其他杂鱼,因为杂鱼和鲫鱼抢食,减缓鲫鱼的长速。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