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们合作社的产量有望突破1万斤!”3月21日,大邑县花水湾镇天宫社区天麻种植合作社董事长赵正荣召集合作社的成员开会。“就算全部卖鲜天麻,也能卖个60万。”按照这样计算,合作社的每户人收入增加5000元不成问题。“今年冬天温泉旅游旺季,我们把天麻跟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拓展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听着赵正荣的点子,前来开会的社员纷纷点头。
天宫社区种植天麻始于2012年5月,从最初的颗粒无收到现在的万斤产量,这条“致富路”走得并不轻松。
“这个生意做得!”
此前,天宫社区以种植厚朴、杜仲、黄朴等中药材为主。“但这些药材的生长周期长,动不动就要七八年,其中的风险农民很难承担。”花水湾镇镇党委副书记牟林奇说:2011年,他们带领各村的药材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在湖北襄阳了解到“林下套种天麻”的办法。
当前,市场上的天麻价格差异很大。纯野生天麻因产量少而价格偏高,“资格野生天麻一公斤要卖400-600元。”大棚种植的天麻虽然产量大,但脱离了自然林地环境,营养成分相对较差,又卖不起价。
而林下套种出的天麻,营养成分接近野生天麻,新鲜天麻每公斤可以卖到120元;产量也不小,8个月的生长周期,亩产可达300斤。
林下套种天麻对林地质量要求较高,而天宫社区恰好具备这一优势。牟林奇介绍,天宫社区林地的土壤酸碱度、温度等条件都十分适合天麻种植。“这个生意做得!”考察期间,赵正荣心里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差点打了退堂鼓!”
2012年5月,赵正荣以林地和现金入股的方式,开始组织合作社,尝试林下套种天麻。不过一开始,响应的村民不多,“成立初期只有15户人参与。”
“我开始也犹豫,但想到赵正荣药材种植确实搞得好,跟着他走应该不会错。”第一批入社的村民黄武平说。
查看了许多相关资料,凭借自己在药材种植上的多年经验,赵正荣就在入股的30亩林地上搞起了“套种试验”,“没想到第一次试种就被泼了冷水。”2012年11月,初次试验的结果是“颗粒无收”。
6个多月的辛苦白费了,这让不少合作社的人都有点“打退堂鼓”。“一定要找出问题。”赵正荣反复思考:天麻无叶无根,靠一种寄生真菌——密环菌提供营养,林下套种天麻,就是将天麻的幼苗和密环菌附着在木材上,埋在林下的土壤中。“这里大环境很适合天麻生长,问题只能是出在密环菌上。”
赵正荣将天麻挖出来看,发现密环菌果然长得不好。为解决这个问题,赵正荣四处联系专家,查阅资料,不断试验,花了3个多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温度太高”。
不过,林地不比大棚,温度控制很难实现。在多次尝试后,他找到了用秸秆覆盖来调整土壤温度的办法。2013年4月,新一批天麻再次下种,当年11月,合作社天麻产量达到6000斤,“今年达到1万斤没问题。”
“我们要走高端!”
种植技术难题解决了,赵正荣又开始琢磨销售。
如果按过去药材种植的做法直接卖给制药商,虽然不愁销路,但120元一公斤的价格,赵正荣觉得“利润不够”。合作社也尝试联系了花水湾景区里的几家餐饮企业,打造包含天麻炖鸡、天麻炖乳鸽等菜品的天麻宴,但反响也一般。“还是应该提升附加值,往高端走!”赵正荣算过:一公斤精加工后的干天麻,能卖到800元左右;而5公斤鲜天麻可以产出1公斤干天麻,“每公斤干天麻的产品附加值在200元左右。”而花水湾镇兴旺的旅游产业,也能为这些精加工天麻带来丰富的客源。
赵正荣将这个想法向镇上反映,立刻得到回应:今年年初,镇上支持了社区一台烘干机。牟林奇希望,天宫社区的尝试能为花水湾镇的林下种植产业打开新思路。目前,天宫社区共有60余户人员从事天麻种植。“如果种植面积达到100亩,这个村的天麻收入就能达到200余万元,农民的收益可想而知。如果能将其在全镇推广,打造成花水湾的一大特色,那就更好了。”牟林奇说。
此外,赵正荣还想在天麻收获的12月举办天麻采摘节,那时候正是花水湾的旅游旺季,“周边农家乐也可以跟着发展了。”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