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张长发能常常发财的秘密

2014-03-05 16:11:23  来源:央视网  作者:SystemMaster

这里是福建省顺昌县井垄村的一个榨油坊,每年的12月,都是村民们压榨山茶油的旺季。

张长发:在我们南方,近万家这样的小作坊,基本是是用这种榨油法。

2013年12月16日,张长发带着几个人到这里,专程收购榨完油后剩下的废料,在他收购之前,这些废渣根本不值钱,老百姓都是用来当柴烧的。

村民蓝荣贵:以前才两毛钱一片,当时不值钱。

员工张嵩武:原来这个作为废料了,他们拿去作为柴火烧掉,这个是没有市场。

因为张长发的出现,不仅让原本每片只卖一两毛钱的废渣身价连翻了数十倍,还变成了人们争相抢购的宝贝。

村民:现在茶饼十块钱一片,比以前是非常多了。

村民:那时候卖不上钱,现在更值钱,全部拿去卖掉了,现在榨完油卖掉了,一块都没有了。

张长发:农民拿柴火卖,一吨300多块钱400块钱,现在已经卖到2000多块,一两千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出一万多的产品出来,这个价值很高。

这些废渣成了张长发生产山茶油之外的又一个亮点,靠着这两样东西,他做成了当地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过三个亿。记者非常好奇,想看看张长发是用什么独门秘籍把这卖不上价的废渣大变样,可想要看到还没那么容易,先要穿过一个紧锁的大门。

张长发:我们公司里面近200个人,只有20多个人才能够进去,这个车间使用指纹上班,像我都进不去,我没有指纹输入,等会叫人开门,我带你们进去看一下。

张长发是福建顺昌人,家中七个兄弟姐妹,排行老大的他20岁就进入供销社,因为能吃苦,勤快,短短5个月就从营业员成为门市部主任;因为特别有生意头脑,1991年,张长发就开起了顺昌县第一个公园茶座,公园舞厅。一时间,每人两元的广场舞厅风靡整个县城,很快,张长发也过上了每天收钱收到手软的日子。

张长发:钱是用编织袋装,那时候用编织袋装,一块、五块、十块,几千块钱就是一个编织袋,我还要下班叫人护送回家。数钱数得开心,那时候我们工资,一年才一千多元,一天能赚几千块钱。

随后,张长发又陆续开了KTV、茶楼,一系列休闲场所,到2001年,十年时间,张长发积累了百万财富。2004年,正在经营一家啤酒厂的张长发,在周围人的眼里已经成了一个做生意的高手。

员工吴尚辉:我们从灌装车间车子一直排,排到大门口那边,差不多将近一公里,工人都很兴奋,看见这么好的企业,大家都拼命加班加点,就想把客户打发走。

副总经理廖康发:排队要排一个星期,有几十部车,有时候一个星期才能拉货,不然还拉不到货。

就在那一年,员工们发现张长发的举动变得有些反常,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而且,在10月的一天,张长发突然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卖掉啤酒厂。

员工张嵩武:当时说停就停,在等于说相对比较旺的时候,还不是走下坡路的时候。

员工:那时候说张总,你这个人是不是脑袋发热了,是不是冲昏头了,或者被蛊惑了。

众人反对,张长发的举动却变得更让人不可思议,他开始一件件低价变卖啤酒厂的设备,眼前的储藏罐成了唯一留下的东西。

员工:2000多万的设备卖200万的,很心痛,包括我们这些元老的人,看到设备被卖掉,掉眼泪,都舍不得。

张长发真的是脑袋发热被人蛊惑了吗?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一切都要从他在一户农户家闻到的一股香味说起。

2003年12月的一天,张长发来到了双溪镇井垄村去看望一个朋友,路过一个土房子,他一下就停住了,让他迈不动步的是再熟悉不过的茶油味道,他觉得太香了。张长发走进了那个老乡家,进去一看,农户们都忙着把自家种的山茶果通过晾晒、蒸煮榨成山茶油,张长发从小就知道山茶油,这个东西在当地非常抢手,家家户户必不可少。

农户:以前我们茶籽油都装一百多斤,50斤的缸装了两三缸,都没有吃菜油,都是吃(山茶)油。

农户:像我前年,买了80元钱一斤啊,其他油不好吃,这个吃了对人身体好,最好的,其他油拿去看,没有这么好。

农户:我们这每家每户都会开一片山拿去种山茶树,这个油好,比调和油好得多,煮菜锅都不会粘住,调和油都会,我们这个不会。

张长发手里拿着的就是村民用老办法榨出的茶油。

张长发:这个油就是从刚才的榨油机里榨出来的油,我们看过去很浑浊,颜色很深,杂质很多,这种油只能是作为我们生产的一种原料。

那一天,张长发一边和农户们聊天,一边看着榨出来的山茶油,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张长发:那我觉得这个油很有营养价值,是一种高端的产品,那通过这种民间渠道,这样子生产,这种消费的方式,是把它的价值埋没了。

从井垄村回去之后,张长发非常兴奋。其实,做了三年啤酒生意的他觉得,虽然还在赚钱,但从2003年起,全国很多几十万吨级啤酒厂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并购,自己在县城里发展,最多是一方诸侯,想要在继续扩大啤酒厂的规模,已经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张长发:每个行业他都有一个最佳的发展时机,他不同的时期,都要做不同时期的事,我们错过机会,就会面临被人家淘汰逼着自己再转型。

那段选择的时间成了张长发最难熬的日子,他知道啤酒厂里200多员工的希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走错一步路。

张长发:我很怕我走错路,我如果错那是毁灭性的错,所以老大不好做,好像是一个掌舵的,你方向错了,那个船就走错方向了。

为了做好山茶油产业,张长发四处考察走访。投入一千多万元,在湖南、福建两地同时建基地、收购加工。当时,有不少山茶油企业和张长发同时起步,竞争相当激烈,接下来他的又一个遭人质疑举动,让他快速打开市场,短短两年时间就在同行业里脱颖而出,而这,竟然和他装茶油的瓶子还有瓶盖有关。

2006年的一天,张长发在包装车间了解到,最近一批的包装瓶质量都不稳定,他以前听说过有些食品企业有过包装物塑化剂的问题,虽然他对山茶油的质量把关已经十分严格,但如果包装物出现什么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思前想后,张长发决定,自己要制作包装瓶。

员工张嵩武:是觉得没必要,哪里说什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这个说法,但是没有必要什么都自己做。

销售总监廖康发:做油没做过,现在油做好了,我们现在做油比较厉害了,你又去做一个新的,一直往前走,有点不理解。

虽然要花不少钱,投入人力和物力,但张长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张长发:这些瓶子的管胚盖子到瓶子,全部我们自己做,如果买人家的,人家可以用旧的塑料,关键是质量没保障,这个没保障,原料没保障,关键是做出来的瓶子,像我们这样,每个瓶子都是包好的,这个没有污染,瓶子,做出来就封闭了,所有我们对产品的质量,从包装物开始。

然而,生产瓶子仅仅是个开始,瓶盖上更是下工夫,张长发努力在细节上胜人一筹,为此,他给记者做了一个小实验。

张长发:这个白色的盖子,是我们普通的油盖子,黄色的这个是我们有个专利的盖子,那我们现在做个试验看一下,黄色的盖子里面有个网状,它倒出来的油量比较小,速度比较慢,更重要是它有个舌头,是我们一个专利,油倒出来后,外面是干的,这个外边没有任何一滴油,这边就是有油,所以我们对产品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很用心。

优质的茶油和特别的包装,让张长发的山茶油很快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到2008年,他的山茶油卖到了山东、上海、广州等地,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可是,油越好卖,一个困扰张长发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以至于到了让他无法忍受的地步。

随着山茶油销售量的增加,张长发收购的原料也就越来越多,一天下来,榨完油剩下的废料至少有100吨,三个月就要堆满这样一个厂房,再后来就堆得连放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随便找地方扔下。

在福建,村民们都有吃茶油的习惯,可榨油剩下的茶饼废料,多少年来就没有什么用,每家每户剩下的茶饼,也都是当柴烧的。

村民吴尚辉:有的人拿来洗头,有的人拿到田里杀菌。

员工张嵩武:冬天拿去取暖,我这边冬天有烤火炉的习惯,他们拿去烧火烧掉了。

该怎么处理工厂里堆得像山一样的废料,成了让张长发都睡不着觉的头疼的事。

2008年的一天,因为客户的一句话,让张长发想到了处理这些废料的办法,不久后,他开始大量收购农户榨油剩下的废渣。

武汉大学教授:他是比较有远见的,把这个产业链延生这一块做得特别的好,特别棒。

员工张嵩武:他的想法和举动,很多都是让人不理解的,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他的前瞻性比较强。

张长发到底用这些废料做了什么?在记者的追问下,他带我们来到了厂区里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要进入这个地方,还没那么简单。

张长发:我们这下边有几个车间,这个车间,我们公司里面近200个人,不是人人都能进去,只有这个车间上班的工人,只有20多个人才能够进去,这个车间使用指纹上班,像我都进不去,我没有指纹输入。

记者:看一下,你也进不去,为什么你也进不去?

张长发:也怕我有时候有客人,要参观,怕我不好意思拒绝,等会叫人开门,我带你们进去看一下。

张长发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种产品怎么生产出来的,厂房里所有的设备是和三个不同的厂家合作生产。

张长发:这边是保密区,企业未来的前景,这个车间的效益比茶油的效益更明显。

记者:我一点都不能拍吗?

张长发:最好还是别拍,让人家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就不行,谢谢。

原来,有一个客户曾经告诉张长发茶饼废渣里的茶皂素含量很高,如果能提炼高纯度的茶皂素,最贵的每吨能卖十万元,张长发听了非常兴奋。

张长发:他这个洗涤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们感觉不到他的泡沫。刚才我们才有2g的茶皂素,这么多的泡沫。纯度越高,泡沫越细,持久性也越久。

为了能提炼茶皂素,张长发跑了三所大学,和技术总监黄东红在实验室里研究了三年时间,花了五百多万;一次次的试验,他终于拿到了在茶粕中提取高纯度茶皂素的发明专利,这意味着如果能投入市场,过去的废料每吨就能卖十万元,未来的市场更是不可估量。

然而,这件事让张长发高兴了没几天,2010年6月,一场行业危机一步步向他逼近。

2010年6月,网络报道湖南有一家茶油企业在抽查中,发现了致癌物质苯并芘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6倍。一时间大家谈油色变,张长发也一天之内接到了无数个电话,全国各地的产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华东地区销售经理吕建栋:当时影响老大了,有定了几百万(产品),然后,这个苯并芘的事情,一下子说,茶油,我不要了,退货,这个问题伤害了整个一个行业。

南平经销商:影响非常大,比如说商超、超市这块,都要下架你的质量有问题,都要下架。

大家都很着急,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但张长发却一点也不着急,而能让他沉住气的,就是在工厂里放的小瓶茶油。

张长发把三年之内每一个批次生产的山茶油都会抽样放到了这里,有好几千瓶。2010年行业危机发生后,张长发把这些油全部送去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并且出具了一个苯并芘含量检验的报告。

张长发:实际上我们的指标很低,国家内控10%,我们内控在1%左右,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把控得非常好,对我来说,实际上还是一个商机。

超市里、包装箱里、凡是经销商和客户能见到的地方,都放了这个检验的报告,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没问题,张长发还要求每一个经销商都必须带在身上。

华东地区销售经理吕建栋:每一个批次的生产我们都有附上检测报告。

南平经销商:这一段的过程,我们这个检验报告我包包里天天都装着,你需要看我马上给你。

同时,张长发邀请各地经销商到他的厂里参观。

经销商:对于经销商的话,当然是需要合格证之后,我才能很有把握地去推这个牌子。

经销商:因为每个批次都有检测报告,我们很放心,没有问题。

之后,张长发还陆续推出了给孕妇吃的月子油,山茶油胶囊等新品。半年时间,他凭借过山茶油过硬的质量和在危机面前合理的推销方法,在行业遭遇危机的情况下,自己却化解了危机。到2011年,企业销售额翻了一番,突破一个亿。

华东地区销售经理吕建栋:危机也是机会,到了年底总得销售量提高了60%。

张长发:这就是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力量,让我们企业在不断的事件中把握机会,把企业做得更大!

2014年,张长发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和同济大学共同研发,把茶皂素变成水泥添加剂,使工程寿命延长5-10倍,同时,广泛推销自己用茶粕废料做的有机化肥,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把山茶油真正做到“吃干榨净”,张长发也带动当地一万多农户一起发展山茶油产业,2013年企业销售额突破三亿元。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总是很有智慧的一个人,是我们顺昌县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不仅企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让老百姓有一个更好的产业去选择。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