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4岁的杨才勇,是藤县太平镇柴咀村柴咀二组人,他掌握多项种植技术,成功摸索出“林下菠萝”的立体种植技术,建立了柴咀村菠萝基地和太平镇金绿菠萝专业合作社,带领周围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多次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的榜样。
学以致用,发展“林下菠萝”
杨才勇出生在太平镇柴咀村二组,这里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专毕业后就在广东打工的他,不甘于现状,不断地思考如何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2008年,为响应政府号召,作为农民工的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杨才勇最先加入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藤县金贸蔬菜大棚基地”种植蔬菜,期间,他多次到阅览室、图书馆购阅各种报刊、书籍,学习各种实用技术。正是杨才勇有奋好学的精神,他也在短时间掌握了种植辣椒、网纹甜瓜等十多项农业技术。在当地组织的关心下,杨才勇被选去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培训结束后,敢想敢干的杨才勇主动到镇政府说出了大片种植菠萝的想法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原来,该村老党员覃炳德率先引入菠萝种植并取得成功,老党员的事迹深深影响了他。在老党员的帮助下,杨才勇还到南宁订购菠萝苗3000余株,在自己的责任地里种植4亩菠萝,经过精心管理,5亩菠萝仅5个月就有收成。2010年3月,他把自家的18亩地全部种上菠萝,仅这一项每年收入8万余元。
经过几年的精心种植,杨才勇的房前屋后、自留地、承包的山地都种植上优质菠萝。几年前他家部分山地已种有荔枝、龙眼。如何利用林下的空地?这又让肯动脑筋的他陷入了深思。杨才勇经过请教专家得知,菠萝对土壤适应性广,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并较耐阴,林下种菠萝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林下的空地,又保持土地的湿润,改良了土壤,还获得更多收益。经过摸索,他总结出一套相互促进的“上林下果”立体种植技术。目前,杨才勇的菠萝基地已发展菠萝500多亩,年产值280万余元;除了菠萝外,在基地果园内发展荔枝、龙眼350亩,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40万元。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种养风险,调动周围群众巩固和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2012年,杨才勇组建了“太平镇金绿菠萝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社长。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实行订单农业经营方式,免费提供信息和技术。杨才勇通过合作社把更多菠萝种植户吸引进来,在种植成功后,他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活动,把技术教给社员如何做好生产管理。“跟着合作社一起干,我们就像有人给指路,一点都不用愁。”村民杨俊说。看到别的种植户收入持续增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杨才勇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30户,带动周边80余户种植菠萝等经济作物。他通过提高品质、信息共享、科学营销、“抱团”发展的模式,合作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强了种植农户的信心,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饮水思源,带领相邻共致富
经济条件改善了,手里有了钱,杨才勇生活也过得殷实起来。他饮水思源,首先想到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周围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09年杨才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1年,已经颇有名气的他被选为该村党支部委员。自从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以后,他就深感党员肩负的责任,“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才是他当初返乡创业的初衷。带着这一信念,他经常奔走于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讲解农业科技知识,为群众提供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乡亲们十分感激他。与此同时,杨才勇又陷入了深思:菠萝增产了,但周围群众经济收入并没有增长,还没有真正的富起来。怎样才能让全村人民富裕起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呢?首先,他针对柴咀村信息闭塞、农户思想观念落后的现状,利用开会或走村串户的时间,向群众宣传有关惠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等,从思想上转变农户传统的种植观念,让农户自觉走上“调结构、促增收”的道路。在杨才勇的宣传引导下,柴咀村还种植巴戟、油茶等经济作物。在他的帮助下,有15户农户2013年年收入已达8000多元,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还带动村民通过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村里硬化了12条村屯道路,为沿路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条件,通过宣传“清洁乡村”活动,绿化、美化了村容村貌。由于杨才勇热情为民,懂技术、会管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10月,当地党委将杨才勇的金绿菠萝种植基地定为“党员科技示范基地”。
杨才勇的艰苦创业和巨大的示范作用得到了肯定和认可,他说:“我计划两年内把菠萝扩大到2000亩,并发展火龙果等品牌蔬菜,把周围群众发动起来,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杨才勇,一名优秀的青年党员创业人,一名朴实的致富带头人。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