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丰都:养蚯蚓探出致富路 转变思维走生态循环种养殖路

2013-11-13 13:47:37  作者:SystemMaster

老家在涪陵的大学生梁孝荣,父母寄望他大学毕业后能在大城市闯出名堂,而他却选择到丰都包鸾镇养蚯蚓种蔬菜,并成功闯出一条新的致富路。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名被当地人称为“养蚯蚓能手”的梁孝荣。

不顾亲人反对 两人合伙养蚯蚓

2001年,梁孝荣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在大城市本来有一份即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可他不安于现状,觉得到农村去发展种养业更有前景,于是不顾父母、亲戚的劝说,联合同样是大学出身的好友李从万搞起了蚯蚓养殖。

“我2009年和李从万在涪陵搞过一段时间的蚯蚓养殖。”梁孝荣说,本来养殖蚯蚓是非常有搞头的,可涪陵的资源有限,不利于扩大规模。我们养殖蚯蚓主要是利用牛粪,可涪陵的牛粪资源太少了,所以也一直没赚到钱。因为丰都离涪陵非常近,加上养牛的人非常多,牛粪资源肯定丰富。和李从万商量后,立马就跑到丰都县包鸾镇搞起了蚯蚓养殖。

初遇挫折 依然坚持

“2010年,我们从涪陵来到包鸾镇飞仙洞村的山腰上,利用飞天洞村肉牛养殖产生的粪污,合伙搞起了蚯蚓养殖。”梁孝荣说,牛粪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污染物,在我们眼里它可是宝啊,蚯蚓在牛粪里生长得更快,长出来的蚯蚓的成色也是最好的。一批蚯蚓在一般的土壤里,可能需要70天的生长期,但是在牛粪堆里只要50天的周期就能长大,用于贩卖。

“不过,去年真的是只保住了成本,没赚到钱,主要是当时的牛粪里产生了’毛毛虫‘,导致蚯蚓不怎么吃,生长出来的成品蚯蚓就少,当然谈不上盈利了。”梁孝荣告诉笔者,当时真的有点心灰意冷了,打算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算了,可又不甘心,真的是咬着牙和朋友坚持了下来。发现问题后,就要及时解决,通过培训及上网查资料,最终在去年9月,解决了牛粪里长”毛毛虫“的难题,才有所盈利。

转变思维 搞生态循环种养殖

”我们最初在这里,只是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可一直没发现其中最大的‘宝藏’是蚯蚓生长后的粪便。”梁孝荣说,这个养殖场能有现在的规模,真的是感谢丰都县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组织各种学习机会,从学习中,了解到蚯蚓生长后所排泄的粪便或其原来的牛粪是非常好的生态肥,用它种出来的有机蔬菜,营养价值非常高,蔬菜就会卖得起价了。

了解到这一商机,他们说干就干,在去年就利用蚯蚓生长过的粪便搞起了种养殖的一条龙模式,他目前养殖蚯蚓3亩,种植大葱、折耳根等蔬菜12亩,其种植和养殖面积达到15亩,每亩年产蚯蚓2吨左右,蚯蚓和有机蔬菜的年均销售收入达40万元。

展望未来 将加大种养殖投入扩大规模

“以后我们将把重点放在种植有机蔬菜上,但必须在养殖蚯蚓的基础上。”梁孝荣说,其实养殖出来的蚯蚓目前用途并不多,主要是用于钓鱼及合体养殖。卖给别人钓鱼的价格也不贵,一般是一元一杯,粗算了一下,利润并不高。相反如果种植有机蔬菜的话,利润相对可观一些。

“其实无论是养蚯蚓还是种植蔬菜,都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旁边的李从万接过话茬,要想扩大种植有机蔬菜,必须要扩大养殖蚯蚓的规模,提供更多的”有机肥“。所以接下来,我们打算把养殖蚯蚓的面积扩大到6亩,种植有机蔬菜的面积扩大到20亩左右,按照现在蚯蚓和蔬菜的市场行情,预计销售收入在60万元以上。

其实,除了包鸾镇,我们还在考察丰都其他的乡镇,通过考察,发现社坛镇的牛粪资源也相当丰富,地理环境也非常好,明年我们打算还在社坛镇搞一个这样的种养殖基地,如果搞成了,那样年收入肯定会更可观。李从万对笔者说着他们的规划,脸上乐开了花。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