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束红彤彤的山楂,任那鲜艳的色泽闪耀了眼睛,任那诱人的果香在指缝间流淌。谁又能想到,这个10多年前无人问津的小果子,如今成为京津人的抢手货,每斤卖到了15元。于长国,兴隆县南天门乡一个朴实的农民,靠着韧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10多年前用7000元换来30棵接穗,带来了兴隆县的“歪把红”效应。
7000元换30棵接穗,成为兴隆歪把红第一人
兴隆县是山楂主产区,过去主要种植当地品种铁山楂。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于长国从生产队分到了10多棵铁山楂树,后来不断扩大规模,曾达到30000吨产量。但由于管理粗放,铁山楂越接越硬,个头越来越小,到90年代中期价钱一落千丈,他曾经用一车山楂(120筐)只换回了半车旧纸箱。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于长国在天津市场上发现了产自山东的红果新品种“歪把红”,因其果型正、色泽好、产量高、易储存,市场上卖到了每斤2元,而当时兴隆的铁山楂每斤只有5角钱。于是于长国立即前往山东,千里迢迢找到地方买接穗,却遭到了果农的断然拒绝。他抱定不拿接穗誓不返回的决心,每天去帮果农干农活、拉家常、讲农民致富的不容易,一个月后终于用诚心打动了果农,引进了歪把红,但嫁接2年后在兴隆当地长势并不好。后他又千方百计花费7000元由天津人手里换来了30棵新接穗,经过不断嫁接、改良,终于逐步适合了在兴隆生长。
一个树杈75元,精细化管理下的高效农业
沿着山路,走进果园。一条路之隔,两边的山楂树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于长国家的树全部是“无头树”,树上的果实色泽红润,个头足足有对面树的两倍之大。而对面树的枝杈密布,像满天星一样只零星地挂了一些小果子。他介绍,他采用了“落头开心,矮化复壮”修剪技术,将主干的头去掉一半,让其向四周发展,这样树的营养均衡,采光通风好,产的1串果就达1斤多,过去两手捧着摘,现在要用铁丝围个兜网着摘。而对面的树由于缺乏管理,两棵树的效益就差了一半之多。
于长国指着自家的一棵树说,这棵树去年留了82串花,产了70斤歪把红,一棵树收入500多元。而今年这棵树留了100束花,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果小了,只有三分之一的果卖到了7.5元,总收入反而减少了一半。他说这就涉及到“舍”与“不舍”的问题。过去他一棵树摘过300多斤果,现在每棵树的产量控制在100斤,就能实现年年高质高效。
做果品经纪人,带领百姓同圆“共富梦”
于长国瞄准市场引进歪把红,并不断改劣换优,进行产品升级。目前,他经营有歪把红、大金星、秋金星、红棉球、大旺等多种山楂品种,仅歪把红产量就达10000多斤。
自己闯出了发展路子后,他又不忘带动乡里人共富。他把技术免费向全县人推广,并成立了“长国山楂合作社”,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每年将周围农户的几十万斤山楂统一收购后销往天津、北京、保定等地。他所在的石庙子村成为了市“一村一品”产业山楂专业村,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他带来的“歪把红”效应带动了全县林果业蓬勃发展。
于长国说,到山东学习时,看到山东全部载满了树,他就希望将来兴隆的村庄都变成果园,兴隆的果品都实现按个卖。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