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勤劳加智慧 致富的法宝

2013-10-25 10:12:01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佚名

在巴东县金果坪乡长冲村八组,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名叫杨中南,近几年来,他和妻子一道根据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种药方法,即在林下种天麻,粮下种玄参,玄参地里套种魔芋,获得了较高的收益,靠这一新方法,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让他致富。

杨中南夫妇正在收获成熟的独活

“我家祖祖辈辈居住在海拔1200公尺,四周都是茂密的深山,高中下学后,像其他孩子一样,就接过父母的接力棒,耕种着几亩薄地,靠传统的种植方法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谋生。这里山高林密,野生动物猖獗,一年苦到到头,庄稼被野生动物掠夺后,所剩无几,所以在我家往往是吃了上顿无下顿。”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后,他的生活更加清苦,为供子女读书,只好外出打工,曾经下过煤窑,修过铁路,打过隧洞,也落下了一身的病根。2008年,几个居住在药材之乡的妻侄儿和姨侄儿到我家做客,杨中南抱着一抱尺把长的杂木给他们生火取暖,“姑父,勤劳未必能够致富,只有勤劳加头脑,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您看您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在我们那里,您烧的杂木恰恰是种天麻的好菌材,烧了多可惜啊。”,“姨夫,您屋后的深山是培育中药材的风水宝地,林下种植天麻,贝母,搞立体开发,在我们那里如有这样一块宝地,早就成百万富翁了,哪还要出门给人下苦力啊。”妻侄儿和姨侄儿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老杨。

“那我明天就到你们场子里打工学技术。工钱不要,你们给我提供技术和种子,扶我一把怎样?”思路决定出路,第二天,老杨就随着妻侄儿到龙坪的天麻基地里,一步一步地学习天麻的种植技术。通过半年的学习,自以为掌握了人工天麻的栽培方法的老杨便告辞回家试种,那想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温度的差异,妻侄儿送给他的菌种全都烧了。没办法,他只好又回到妻侄儿家中继续拜师学艺。这样又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他终于掌握了人工天麻的栽培技术,随后,就在自家屋后从30个平方米开始种植,逐渐发展到50个平方米,再就是150个平方米,这样稳定了几年。去年冬天,天麻价格一路飘升,在完全摸熟天麻特性的基础上,他大胆的把屋后一片山中的杂木砍下来做菌材,在横成排,树成行留有经济价值的杉树空隙中,种植了200平方米的天麻。把林带当田耕,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发展中药材。“今年我将利用林下套种中药材节约土地、天然遮阴、病虫害少、少施肥和具备仿野生栽培条件的五大优势,大力在林下种植贝母、玄参、百合等品种,成立专业合作社,辐射周围农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目前,老杨已经请挖机把屋后2.5亩山开垦出来了,种植所需的菌材和种子也已经全部到位。

另外,老杨说,在拜师学艺中,发现众多农户种植地膜玉米收获后,要花大力气把田间的地膜清除田外,灵光一闪,一个发展立体种植的思路在我脑中形成,并付诸实施,当年,他就尝试着在收获玉米的残膜中播种玄参、独活种子,在玄参和独活地里套种魔芋,巧打时间差,获得成功。今年收获的6亩玉米地里,立体种植的玄参、独活、魔芋,再加上200平方米的人工天麻,收入已经突破了15万元。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