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种梨唱出“三子歌” 年入470万胜登科

2013-08-02 10:58:59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城乡统筹网讯:“昔日穷山坡,今朝金果果。”10多年前,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因贫穷,村里人人都想跃出农门。而刚从四川大学毕业的杨大可却放下城里工作不做,带女友回村当果农,引来一片哗然。

今年38岁的杨大可现任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党支部副书记。说起10多年前和女友回乡当果农的事,他称:“这是无量山村民的头号话题。”对此,无量山一名果农说:“如今,我们的话题还是离不开可娃仔——他带着我们致富。”

带女友回乡种梨

1996年,杨大可考入四川大学,1999年毕业后,在成都某寻呼台技术部工作,月薪2000元。然而,刚刚走出大山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职回乡种果树。

杨大可这样做并非一时冲动。大学4年,学习应用电子专业的他一直阅读种植果树的书籍,密切关注成都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和农家乐。看了成都周边农村的新型种植模式,杨大可内心很不平静:无量村山清水秀,可村民们不懂得利用资源,种植模式粗放,经济效益极低。他因此决定:辞职回乡种果树。

“我跟女友约定:如果3年干不出名堂来,再回城里打工。”杨大可的女友杨永琼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财会专业,也是云阳人,从没在农村生活过。

开荒山200多亩

2000年,杨大可揣着打工半年挣来的5000多元现金,和父亲一起去怀化买树苗,在宜昌错过了去怀化的火车。“走了半个城,才找到一家便宜的旅店,5块钱一晚,犹豫了半天舍不得。”最后,父子俩在火车站候车室过了一宿。

当年,杨大可先后引进了几十个品种试种,第二年,大果水晶梨试种成功。杨大可随即决定,承包无量山营盘岭200多亩荒山。因为缺资金,开山劈石、垒土挖坑,全是杨大可一家人干。“那段时间,家里每月二三十块钱的电话费缴不起,理次发花两三块钱都嫌贵,一家人3年没穿过新衣裳。”2002年,第一批大果水晶梨顺利挂果,卖出了6万元的价格,杨永琼也成了杨大可的妻子。

带全村人致富

杨大可说,无量村支部书记杨自华对他的帮助很大。“帮我跑土地,做群众的工作,让他们把地租给我。”杨大可说,杨书记做这一切,从没收过他一分钱。杨自华的无私感动了杨大可,他主动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2006年7月,杨大可入党第一件事就是: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在镇党委的协助下,杨大可发起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以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的形式,与附近村民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杨大可的号召下,无量山从最初的288亩梨树地发展成了32000亩果园地,每年产梨17000多斤,纯收入达到470万元。杨大可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新村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杨大可并不满足,他说:“以前,无量村人均纯收入在370元左右,现在达到了9200多元,但还不够,我的目标是:未来几年,无量村梨树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人均年收入达到2至3万元。”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