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桂溪镇:小养殖,大致富

2013-07-26 10:16:44  来源:垫江新闻网   作者:Master

2008年,年仅22岁的桂溪镇峡口村农民李锦红厌倦了外出打工不踏实的日子,决定回乡创业。在经过多次咨询国家养殖政策、行业专家和外出考察学习后,李锦红决定搞一个生猪养殖基地发财致富。

全家老少齐上阵,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他说干就干,于是开启了他的养猪艰苦之路。他首先找到桂溪政府,帮他在峡口村5社流转到土地6.5亩;同时,请畜牧兽医站人员在场地建设、功能布局、养殖污染处理等方面作技术指导。

创业之初,由于资金问题,一家人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妻子在照顾刚满6个月的同时,还在场地里忙上忙下。经过全家共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养殖场终于在2008年6月建成,占地2.5亩,存栏种猪38头,商品猪198头,年出栏育肥猪500余头,年产值10余万元。

逆境之中不动摇,雨过天晴又一春

“其实养猪业并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疫病风险还是市场风险,我们都经受不起。只是一家人在一起,凡事亲力亲为,多注重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以提高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李锦红这样说到。确实,2007年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整个养猪业都受到了重创,2008年稍有有所好转,但2009年又迎来“猪市低迷周期”,很多猪场都倒闭,但是李锦红仍不放弃,他坚信只要度过难关就是胜利,最终在2010年迎来了养猪春天。

李锦红尝到养殖的甜头后,增强信心,于是将流转剩余4亩土地改建成鱼塘,建立多种养殖相结合的模式,一手抓渔业养殖,一手抓生猪养殖。鱼塘的水作为养猪场的生活用水,还可起到天然净化隔离疫源的作用。

喂猪也能参上保,降低风险有保障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猪崽能参保,能繁母猪也有补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风险,以后还要扩大规模养殖场,向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李锦红说道。

这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农场养殖模式正在逐步摸索、完善和推广,这种经营模式市场灵活性强、成本低、效益较高,但是抗风险能力差,饲养科学性不高,好在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他是自主经营模式成功的典范,充分证明小家庭农场也能走上致富之路。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